三根竹签、一张皮影,借光显影
十六根线、一个木偶,提线走偶
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独特的南北唱腔流派
「提线木偶戏·《驯猴》」
“傀儡戏”最早起源于汉代。
因为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表演道具的制作工艺和方式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属皮影戏与木偶戏。
皮影戏是借光显影,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而木偶戏则更为立体,是通过不同的手法操纵木偶来进行表演。
「皮影」
「提线木偶」
木偶戏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等。
而在所有的木偶艺术当中,提线木偶的表演难度最大。
因为要让木偶动起来,全靠它身上的牵引线,因此提线木偶又被叫作“悬丝傀儡”。
「提线木偶·表演书法」
一个提线木偶的基本线位有16条。
头钉线两条,胸坎线、后背线各一条,脚线两条,手线各五条,分别细化到手指、手掌、手腕、手肘等各个关节。
复杂时,提线木偶身上的布线会多到三十条以上,不同的线控制着身体不同的部位。
运用不同的抽线手法,木偶演员可以让提线木偶模仿出人类的绝大部分动作。然而想要“走”好木偶,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底是不可能完成的。
演员操纵提线木偶使用的钩牌
一代代人的坚守,让提线木偶戏传承至今两千余年,并享誉海内外。
年,泉州提线木偶登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年,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实现了我国在此项目零的突破。
国家级非遗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应鸿授徒
类似表演艺术中,时常与木偶戏相提并论的还有皮影戏。
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皮影戏经典剧目《包公大审》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源地就在陕西。后来逐渐吸收了各地方言腔调和地方戏曲特点,也慢慢形成了诸多流派。
不同的流派,皮影的制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只有陕西东路皮影讲究“推皮走刀”,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尖推着牛皮走,这样才能将皮影刻得精细灵动。
皮影雕镂技法——推皮走刀
雕刻好的皮影,经过上色、缀订完成后,根据表演的需要,安装上三根竹制的操纵杆,就可以拿到台上进行表演了。
三根竹签,便可灵活地操纵皮影表达各类肢体语言。
皮影人物细部
与地域文化融合,陕西皮影戏又有老腔、碗碗腔、弦板腔、秦腔、道情等十余种唱腔。
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一带的华县皮影戏,以碗碗腔为主要唱腔。
华县皮影戏又称“五人忙”,通常由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和后槽五个人共同完成。前声是指挥兼主唱,签手负责操纵皮影,上档、后槽以及下档均为乐手,配合演奏二弦子、铙钹、唢呐、大号、板胡、梆子、锣等乐器。
皮影戏幕后
本周五21:35
深圳卫视《温暖在身边——有志者·创》
好戏开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