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南部的三仓乡,峰峦叠嶂,山川秀美,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风景优美的三仓,灯戏更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三仓灯戏”又名“三仓花灯戏”,其名与“迎灯”的习俗和戏台前所挂的两个大花灯颇有关联。唱灯戏是三仓乡一带农民一年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
关于三仓灯戏的渊源及传承在当地有两个传说,一种是“祖传香火”说,一种是“杨戬赶山”说。“祖传香火”说:很久以前,当地天灾不断,人们生活窘困,只好以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里年年唱戏的习俗得以产生。三仓乡水沟坝元宵灯戏志有这样的记载:“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水沟坝元宵灯戏,自吾先祖创立十多世,吾等承嗣先祖基业,世代相传无绝矣。”
“杨戬赶山”说与第一种说法相比更具神秘色彩。相传很久以前,三仓一带群山环抱,土地贫瘠荒凉,百姓生活十分窘困,二郎神杨戬闻讯后,奏请玉帝将许多山峦赶至荒芜之地,于是就形成了8个近似小盆地的产粮区。根据其地域特征人们把它们叫“三仓”“五库”,喻义盛放粮食的地方,三仓一带的百姓从此衣食无忧。人们为感谢二郎神杨戬,大修庙宇,通过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歌功颂德、庆祝太平盛世。
三仓灯戏从每年农历6月6日开始准备到正月16日结束,历时天,其基本内容分:晒衣、议事、排演、搭台、迎灯、唱戏、送灯等。讲究多、场面大、特色鲜明。所谓“灯中有戏,戏中有灯”。三仓灯戏的语言以武都方言为主,兼有四川、陕西、陇南文县等地方性语音特征。
三仓灯戏属曲牌体戏曲剧种。音乐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调式为主,唱腔或慷慨激昂或哀婉凄楚,其表演虽受秦腔、高山戏等戏曲剧种的影响,但仍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三仓灯戏的伴奏乐器有武乐和文乐,武乐类有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小鼓等,后来吸收了鼓板、小堂鼓、吊钹、碟子、碰铃、大小木鱼等乐器;文乐领奏乐器为自制二胡,近年来吸收了板胡、竹笛、唢呐等乐器。
在陇南,三仓灯戏虽然祖祖辈辈都在传唱,但其没有固定的文字剧本。当地老艺人的回忆说:三仓灯戏最初主要是艺人们利用社火中的花灯唱曲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多以娱神为目的。三仓灯戏不胜枚举的故事在无本唱戏的传承过程中代代承传,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化创造。
三仓灯戏常见的曲目有十二花梅、颂寿元、怀胎歌、妹儿回娘家、送报条、献莲花、打彩、闹五更等。三仓灯戏的剧目承传下来的有《草鞋》《抓丁》《老爷赶考》《孟姜女》;移植、改编的有《白蛇传》《铡美案》《小姑贤》《柳荫记》等。三仓灯戏是陇南三仓等地劳动人民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是老百姓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活跃着乡村文化。年,三仓灯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人展播
甘南藏族彩绘技艺之谈海云
谈海云,男,汉族,出生于年,舟曲县坪定乡人。擅长古典、工笔、民间雕塑、木雕等。代表作品有:民间庙宇壁画、雕塑佛像(龙王像、婆婆像)、木雕、油漆绘画、山水画等。现为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彩绘技艺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