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4日晚,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带来的纪念易俗社经典名剧《三滴血》上演一百周年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秦人专属的慷慨激越、质朴无华之声,令京城观众心热动容,近千名中外观众慕名而来,争睹秦腔风采。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季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在国家大剧院的剧场中,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剧院上中下三层观众厅座无虚席。悠扬的板胡声、乐队演奏的秦腔曲牌、传统而不失现代审美的舞美效果,让观众耳目一新;扣人心弦的剧情、精湛出色的表演,更让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出现场,秦腔的艺术魅力,经由场内曲折妙极的剧情、流畅委婉的音乐、细腻生动的演唱、精致凝练的舞美,深深浸润着每位观众。当演员唱到“祖籍陕西韩城县”“你二人原是一胎养”等经典唱段时,台下响起了经久的掌声和持续不断的喝彩,一些观众更是情不自禁跟着小声哼唱起来,过足了戏瘾。
《三滴血》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由秦腔剧作家、西安易俗社创始人范紫东编剧,被秦腔乃至戏曲爱好者视为“经典中的经典”。从年首演以来,这部戏已经整整演出了一百年。秦腔《三滴血》讲述了一场跨越陕西、山西两省三次“滴血”以“认亲”的故事,鲜活塑造了一个尽信书本、迂腐断案的典型形象,深刻批判了主观、教条的思维方法,弘扬了坚守正义、激浊扬清的价值追求,对当代社会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自20世纪初创以来,易俗社带着该剧走遍大江南北,深受各地戏迷喜爱。年,该剧晋京演出,文艺界名家田汉、曹禺、梅兰芳等人高度评价该剧的创作。年,《三滴血》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大受好评,也成为我国首部秦腔黑白电影。伴随百年易俗社的传承延续,《三滴血》久演不衰,成为易俗社乃至整个秦腔剧种的标志性符号。
由于沿袭了明清以双线结构为基础的编剧传统,保持了古典戏曲中最复杂的“三审三问”“双生双旦双团圆”的故事模式,《三滴血》令每个演员都有发挥演技的空间。演出现场,这种充分张扬行当表演魅力的舞台风格,最大限度地展现着易俗社演员们对角色的塑造之力,令人赞叹。
作为秦腔乃至中国戏曲的名片式作品,《三滴血》历经一个世纪,其经典恒久的舞台魅力却未减分毫,这得益于一代代秦腔人的薪火相传,同样得益于对传统的尊重和顺应时代的大胆创新。
晋京版《三滴血》导演、秦腔艺术家张保卫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三滴血》百年庆典,在近年几度打磨的基础上,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遵循“移步不换形”的原则,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对《三滴血》进行了再次精排和进一步提升,使戏曲的唱段部分进一步凝练,整体时长进一步压缩,舞台舞美更加精美,唱腔和艺术呈现有了很大提高,使这部经典剧作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剧节奏。
饰演剧中女主角贾莲香的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与该社新锐青年演员同台献艺,她说:“《三滴血》这部剧以传统经典为标杆,对演员的要求和挑战很高,因此能够使青年演员得到不少锻炼;而青年演员的加入也为经典剧目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惠敏莉表示,剧团愿意尽最大的努力,让全国观众了解经典、精品,把易俗社的百年经典剧目传承发展下去。
戏剧评论家何玉人表示:“《三滴血》这部戏之所以能够流传这么久,因为它表达了人性,就是老百姓之间的人情、感情、亲情,它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故而贴近民众、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情。所以这部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了解到,此前西安秦腔剧院已在西安举办《三滴血》秦腔音乐会、百年《三滴血》戏迷争霸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未来一周,易俗社及其经典剧目《三滴血》还将陆续走进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并举办多场论坛及活动。(本报记者张哲浩张亚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