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图片 >> 正文 >> 正文

艺术评论深沉无限的悲哀评秦腔现代戏

来源:板胡 时间:2023/3/22

「本文来源:文旅中国」

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剧照杨瑶摄影

5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中,西安三意社选送的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在陕西广电大剧院上演。

《陕北往事》讲述延安十三年期间,陕北大嫂茹子两任丈夫和儿子,先后为革命牺牲的故事。与其他红色题材的剧目不同,这部戏一直笼罩在悲剧的氛围中,开场就是农家小媳妇茹子刚刚生子,同村石大壮带回她丈夫为革命牺牲的消息,此为一悲。茹子和大壮因生活中互相关照而生爱意,但由于哑巴偷粮,她被大壮捆绑而委屈怨恨,此为二悲。茹子得知大壮顶替儿子上前线后,悔恨感动,二人隔川成亲。她带领乡亲杀家畜、割青苗支援战争,此为三悲。革命胜利前夕,期盼亲人凯旋的茹子等到的却是大壮和儿子双双牺牲的噩耗,此为四悲。全剧一悲未平一悲又起,一步步把矛盾推向高潮,最后在悲剧的高潮中,落下帷幕。

这种大悲的结局,和以往秦腔舞台上悲剧“团圆之趣”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从编剧的角度讲,这样的创作非常高明,这无疑是专为秦腔悲剧特色量身打造的剧目。剧作家非常熟悉秦腔,除故事本身悲剧之外,再加上几次误会和冲突,使悲剧的情绪一直往前推,秦腔苦音唱腔有了用武之地。文学和音乐在这里水乳交融,唱词和唱腔完美契合,共同构成了和谐的戏剧形象。

对于我这个陕北人来说,《陕北往事》就像讲述自己家的故事。儿时常听大人讲革命的往事,爷爷和堂兄双双参军,爷爷因为识字,辗转到延安后方秘书处抄写文件,而堂兄却牺牲在战场。同村爷爷辈的许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留下孤儿寡母在家的事情非常多。我的姑奶奶就是因为丈夫参军牺牲,寡居多年后改嫁。由此可见,该剧一定有真实的原型,再按照逻辑进行基于史实的情节设定,将思想性和艺术性集于一体。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中国革命在这里走向胜利是与陕北父老乡亲的付出密不可分的,他们付出的不仅是生命,还有宝贵的粮食、牲畜等。陕北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广种薄收的陕北人民遇到天灾常常颗粒无收。中央红军到陕北后,粮食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为了保障战争紧急用粮,乡亲们奉献出他们的命根子——所有牲畜与尚未成熟的青苗。剧中乡亲们为了支援前线战争,第一天拿出全部口粮,第二天杀掉了所有的家畜,第三天把青苗割了当军粮,演绎了一曲悲壮的拥军故事。《陕北往事》把这一史实巧妙地移植进来,并且作了符合剧情的逻辑安排,让叙事更真实、更感人,引起观众产生高度的共鸣。

音乐是戏曲的翅膀。担任《陕北往事》唱腔设计的郭全民参加大型剧目的作曲和指挥40余部。配器的程长宁教授曾经是秦腔剧团的板胡演奏员,又是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高材生。唱腔音乐的创作和设计,采用了传统声腔和板式及其转换创新等手法,在发挥其最大戏剧表现力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陕北民歌的旋律和素材。在秦腔音乐风格鲜明的基础上,体现了戏剧故事的地域性特点和音乐语言的现代性特点。传统唱腔以外的伴唱、合唱、独唱和器乐音乐部分,大量融入了陕北民歌旋律及其旋律转调等素材。个别场次采用了传统声腔基础上的不同人物之间的轮唱、重唱、合唱等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陕北往事》在多声编配上也很有特点。声部让位对比等复调音乐创作思维的运用,使唱腔音乐主旋律在突出鲜明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其整体呈现效果的多生性与交响性。唱腔音乐的高潮部分采用乐队全奏的多声织体进行加强与烘托,使演员的情感表达和乐队的戏剧表现酣畅淋漓。多声部创编上,注重采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独奏主旋律所形成的音色对比与变化,使人物对白表演中的情景音乐时而凄凉哀愁,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撕心裂肺。传统唱腔以外的声乐部分、器乐部分成功精湛的多声部创编和交响化重构,使秦腔音乐与陕北民歌旋律的现代表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陕北往事》的表演没有辜负剧本和音乐,而是将其托得更高,侯红琴和张涛两位梅花奖演员将剧中人物诠释得几近完美。特别是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在继承“肖派”表演风格的同时,将美声唱法融入秦腔,形成了行腔圆润,声情并茂的表演特点。侯红琴收放自如的演唱将几板长大的综合唱腔表现得如泣如诉、哀怨凄切,令场内观众热泪盈眶。

《陕北往事》继续打磨,将会成为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精品之作。该剧个别地方还可商榷:如南京来的进步青年苏小雅落水的情节安排稍有突兀,让观众感觉落水的原因是为了追求自由。实际上,陕北的夏天经常是“一疙瘩云彩一场雨”,有时候下游艳阳高照,河流上游阵雨引发的山洪就会突然发作,因此,大人一般不让小孩去河里玩。这里可以通过唱腔或念白交代一下,苏小雅初来延安,不懂这里的天气情况,下河洗漱,被上游流下来的山洪水冲走,这时候大壮救她就合理了。

还有石大壮要参军的时候,直接从口袋里把村里的公章掏出来交给苏小雅是否合适?公章难道随身携带吗?地点就在自家,如果从桌子上拿出来是不是更符合逻辑。

剧中个别唱词和念白还可以进一步推敲,如苏小雅动员虎娃去前线抬担架时说,这个村少一个队员,那个村再少一个,完全从算账的角度来罗列数字。如果改成我们这里少一个担架队员,前线就会多一个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牺牲,这样就变机械的说教为晓之以理的教诲。

愿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进一步打磨,成为秦腔经典之作。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