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孝义戏曲评话bull第37回

来源:板胡 时间:2022/7/6
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04454.html

孝义戏曲评话

第三十七回

碗碗节子节奏明快清脆悦耳

呼胡月琴婉转圆润韵味独特

诗曰:

戏曲音乐戏之魂,

喜怒哀乐唱心音。

盅盅呼胡悠雅韵,

碗腔独树剧坛林。

列位看官,戏曲音乐,是戏曲演出进行中,以丰富多彩的声响和节奏有致的旋律,掌握节奏,制造气氛,渲染情绪,为演员唱、念、做、打伴奏,并演奏各种配曲,以达到优美舞台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音乐一般分为打击乐、管弦乐。打击乐由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组成,俗称“武场”;管弦乐,由呼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子、唢呐等组成,俗称“文场”。武场和文场并称为“场面”或“场面上的”。执板鼓的鼓师指挥文武场全局,俗称“打板的”;操呼胡的琴师则是管弦乐(文场)的首脑,俗称“拉胡呼的”。鼓师、琴师,被视为戏曲音乐艺术的左右手,对整个演出起着举脚轻重的作用。一板乱弹能不能唱到极致,鼓师、琴师的配合、渲染极为重要。所以,过去的“名角”,都有自己“私房”的鼓师,琴师。

音乐,是心的语言,是表达情绪、情感的艺术。两千多年前,《乐记》就认识到音乐的抒情特征,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并详细分析、表达了音乐抒发“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不同情感、心绪的方式方法。传统戏曲音乐,讲究创造全本戏的整体意境,强调整个剧目的风骨神韵,追求艺术表达中情感、情绪的结合与渗透,推崇艺术表现的含蓄委婉,营造艺术形态的和谐、简约与适度以及平稳、匀称与协调的渐进式节奏,体现了传统戏曲音乐独特的审美个性。从这个角度讲,戏曲音乐至关重要,说它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亦不为过。

孝义碗碗腔的音乐,在皮影阶段比较简单,唱腔不够丰富。搬上戏曲舞台后,历经众多艺术家的精心培植,创造发明了新的板式、唱腔和曲牌,并融合了当地秧歌、民歌小曲中一些曲调,借鉴了晋剧、京剧、豫剧等诸多剧种的一些艺术元素,发展和创造了真假声融合演唱的声腔艺术,加入了伴唱、重唱,特别是在现代戏的音乐设计中,按剧词情感、人物性格等,设计在碗碗腔主旋律下的新唱腔,同时设计了前奏、独奏、幕间曲等许多音乐元素,力求用音乐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渲染情绪,极大地丰富了碗碗腔的板腔音乐,使碗碗音乐具有了时代气息,给观众以全新的音乐美的享受。

搬上舞台后的孝义碗碗腔乐队,也有武场、文场之分。武场除板鼓、马锣、铙铙、小锣之外,碗碗和节子是两件独有的、特殊的打击乐器。碗碗腔由此而得名。碗碗,由响铜做成,伴奏时用细铁棒敲击,金属撞击,声音清脆,在其他乐器的配合下,婉转清新,韵味十足。节子,由两块檀木木板连在一起,配合碗碗掌握唱腔节奏,并渲染唱腔气氛。文场中,呼胡、月琴、二弦为主要弦乐乐器。胡呼,是主奏乐器中的中音乐器,其共鸣箱比晋剧呼胡的稍小,琴杆稍短,演奏时多用滑压、揉抹的指法。月琴,是碗碗腔特有的一种乐器,与其他月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琴箱呈六角形,木板厚,琴脖子长,发出来的声音与碗碗声极相揉合。二弦,比晋剧“二股弦”的琴杆长、琴筒粗,是高音乐器,配合呼胡、月琴演奏。文场人数不等。在大型现代戏或参赛剧目演出时,聘请音乐设计名家,专门设计唱腔、配器,由扬琴、多把二胡和小提琴、大提、笛子、唢呐、电子琴、小号、拉管等,组成庞大的乐队,以烘托气氛,增强演出效果。

碗碗腔音乐中,板腔是主体部分。板腔包括基础板式、子板式和杂腔。基础板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委婉曲折、优美动听的2/4拍子的慢板;一种是一字一板、简洁明快的1/4拍子的流水。慢板音调委婉,节奏活泼,音域宽广,韵味独特,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流水板音调流畅,节奏明快,长于表现欢快、急切的感情。

子板式是在慢板、流水板的基础上,运用曲调对比的手法发展而成的,也有吸收其他剧种的板式与碗碗腔旋律融合而成的。慢板的子板式有二八板、大慢板、干板、小慢板、介板与滚白等。流水板的子板式有特字板和散流水等。

板腔音乐中还有些杂腔,是移植其他剧种与吸收地方民歌的成分,或是碗碗腔中尚未成形或很少运用的一些唱腔的统称。其中包括哭音、叫板、扬腔、莲花落、叠句慢板、导板、切板腔、五字腔与流水一二三等。

碗碗腔的曲牌,在演出皮影戏时以说唱为主,在很多需要曲牌的地方,只是使用些现成的晋剧唢呐曲牌,或者反复演奏过门,不采用专门的音乐曲牌烘托情绪或塑造人物,因而,碗碗腔的专用曲牌几乎近于空白。自登上真人舞台表演后,音乐设计家们创作了新的曲牌60多个,大都个性鲜明,表现力强。如婉转缠绵的《甜心头》,热烈欢快的《庆丰收》,曲折深沉的《灯下令》等。还依据剧情和人物需要,增加了前奏曲、独奏曲和幕间曲等,使碗碗腔具有时代气息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省歌舞剧院著名音乐设计师孟只争、国家级传承人田学思以及李春新、何守法、武俊礼、任万选、郭凤仪等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使碗碗腔曲牌更加丰富。

从以上丰富多彩的板式、曲牌不难看出,碗碗腔在其走上真人舞台之后,已经在原先皮影碗碗腔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特别是在排演大型现代戏和移植其他剧种传统剧目的艺术实践中,通过特聘音乐家和本团唱腔设计者的精心创作和设计,通过演员演唱技巧的发挥,已经使孝义碗碗腔的唱腔、板式逐渐丰富,日臻完善起来,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个跻身于全国诸多剧种中的地方稀有剧种。从而,也成为了足以承担现代戏、古装戏、本戏、折子戏的完美载体和平台。

孝义碗碗腔素以真声为主,真假声混用,委婉曲折,清脆动听著称。碗碗腔的唱腔音调为上下句结构,每句唱腔含两个乐汇,乐汇的旋律走向多为下行式。碗碗腔音调中,调式音“4”比原位“4”高,但不及“#4”;调式音阶“7”比原位“7”低,但不及“b7”。而且,常以“4、7”组成音型,构成碗碗腔之音调特色。

碗碗腔音乐中润音方式甚多,但唯“尖音”与“上下滑音”最具特色。

在碗碗腔音乐中,称假声为尖音。一是色彩音型必须运用尖音;二是唱腔的终结音可运用尖音;三是行腔中部分可运用尖音。滑音作为一种装饰音,主要体现在呼胡与月琴的演奏中。其时值有半拍、一拍、两拍等。音程有二度、四度、六度等。根据演奏时所用的不同技法,分别叫做长滑音、短滑音、单滑音与重滑音。

碗碗腔的伴奏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混伴,即唱中轻伴,过门重伴;另一种叫做清伴,即唱中停伴,过门予伴。这是常规的两种伴奏法。呼胡和月琴对滑音的伴奏技法很独特。滑音伴奏技法叫做滑弦。按弓法而言,有长、短之分,即长弓演奏叫长滑音;短弓演奏叫短滑音。照指法而论,有单、重之别,即在规定时值内自前一音滑向后一音叫单滑音;在规定时值内自后一音滑向前一音,再反滑回后一音,叫做重滑音。不同的滑音产生不同的效果,构成了碗碗腔的独特风味。

对碗碗腔音乐艺术做出贡献的历代艺人,除山西省歌舞剧院著名音乐设计师孟只争、汾阳文化馆长何守法、孝义碗碗腔剧团唱腔设计师李春信、田学师(这二位单回另述)外,尚有以下几位,贡献突出。

郝桂珍,男,山西省孝义市后庄村人。年参加了原孝义县新艺晋剧团学习司鼓,年调入原孝义县跃进剧团任司鼓,是孝义碗碗腔发展为舞台艺术后的第一任司鼓。对发展碗碗腔打击乐成绩突出。

张吉虎,男,山西省孝义市禅房头村人。年毕业于原介休县戏校,后进入孝义县跃进剧团学习月琴演奏艺术。他在继承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后的月琴性能,不失特色地发展了孝义碗碗腔月琴的弹、拨、闪、滑技法,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田兴益,男,山西省孝义市司马村人。年参加原孝义县木偶、皮影艺术团学习碗碗腔呼胡。年调入原孝义县跃进剧团。他的碗碗腔呼胡演奏不仅技术娴熟,自然流畅,而且特色鲜明,紧贴演员唱腔。

张汝琴,男,山西省孝义市城东村人。年加入孝义县戏剧培训班学习司鼓,年随孝义县新艺剧团赴四川省成都市,年调回孝义县跃进剧团任司鼓。为发展碗碗腔打击乐与后继人才培养贡献突出。

李久保,男,山西省孝义市招携村人。年考入孝义县跃进剧团学习司鼓。在师傅张汝琴的传授下,进一步发展了碗碗腔的打击乐。

程应华,男,山西省汾阳市城内人,年6月毕业于原孝义县高中碗碗腔专业文艺班后,进入孝义县碗碗腔剧团任琴师,他在继承碗碗腔呼胡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中音板胡的多种技法,形成独特风格,为碗碗腔呼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这正是:

衣打打打皮才光,

吱吱扭扭琴声扬。

莫道只是双手动,

各有千秋创碗腔。

(下回待续)

如果喜欢请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