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伊
平弦古称“平调”“述调”,是一种甘肃临夏地方说唱曲艺,因临夏古称河州,所以传唱于临夏的平弦又称“河州平弦”。河州平弦曲调既有温柔、细腻的特色,又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唱词长短交错,韵律雅致,富有表现力。代表性传统曲目有《皇姑出家》《真武成圣》等,主要流传于甘肃省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
河州平弦在19世纪末(晚清)流行于临夏民间,其曲牌名称与唐宋杂曲、元明散曲、俗曲多有相同之处,既保留着西凉乐的一些余韵,也回响着南北小曲的诸多音调。有研究表明,河州平弦曲词来源相当繁杂,上可推到唐五代变文、金元两代诸宫调,下至明清宝卷弹词、更多的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州平弦。据艺人们传说,河州平弦最早是在皇宫中演唱的,曾受到皇帝的钟爱。
河州平弦的许多曲牌名称与唐宋杂曲、元明散曲、俗曲同名,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艺人们大量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也受到了兰州鼓子、西宁平弦的影响,一般以“前岔-述腔-杂调-述腔-后岔”的曲牌连缀体形式演奏,内容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名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元、明杂剧中的优秀篇章或片段。河州平弦唱词沿袭了敦煌变文韵散兼用的文体,保留着古典诗词的特点,唱词受到音乐曲牌的制约,字数、顿数、句数均有一定的规范。述腔、单片、秧歌调、太平年、三朵花、大字等曲牌的唱词,一般以七字组成,如:《白猿盗桃》中述腔唱词:“他有弟子人两个,一个孙膑和庞涓。打发庞涓下山去,留下孙膑守桃园。”
实际演唱时,河州平弦的个别句子多一两个字或少一两个字的情况较常见。述腔的唱词可多达二、三百句反复叠唱,其他曲牌唱词一般反复唱五、六次。十字句曲牌也较多,像梆梆腔、诗篇、挂金锁、十柱香等,为三三四字的句式,节奏明朗沉稳,韵脚雅致和谐。长短句结构的唱词,是河州平弦曲牌的主要形式,如《蟠桃会》里后背宫唱词:“爱只爱,采一座名山扎下茅庵,撒开蒲团,一稳坐上面。清风日月常作伴,乐几日清闲。”仅有六句唱腔的唱词,长短交错,韵律雅致,富有表现力。这类唱词曲牌较多,如前后岔、切调、大字、离情等。句式结构也多有变化,二、三、四、六句式等常重复演唱,前后穿插。
河州平弦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三弦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一般开场时先用四合四、正柳青、反柳青等曲牌营造气氛,待听众静下来后,艺人们正式演奏老三板,接唱前岔等,见本卷《莺莺饯行》唱腔选段。连接曲牌和唱腔的过门、间奏,多从老三板演变而来,风格统一,常出新意,为衬托唱腔、深化音乐形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河州平弦的三弦定弦是,有时演奏比较悲壮的曲调,常把弦定为,称为“下弦”,如苍龙哭海调,便是用“下弦”演奏的。
河州平弦的演奏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一拨拨聚集,长衫红褂,板胡、二胡、扬琴、中胡、三弦等乐器一应俱全。经历数代艺人炼就的河州平弦唱词精美隽永,为了充分挖掘唱词的深厚意蕴,艺人们用一唱到底、一唱三叹、起伏回旋、词少腔多的形式进行演唱。如前岔的开头部分,正词拖腔和衬字拖腔多样的起伏,由一字一小节、两小节发展到一字五小节,曲调丰满优美,引人入胜。上背宫四板以上的拖腔前后出现了十多次,极具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