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期本期编辑:孤雁
古浪老调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文/白天龙张福友
历史渊源古浪人民性格开朗,热爱艺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老调音乐就是其中之一。老调也叫“小曲”、“小曲子”、“小曲儿”等,指当地流传广远的一种小型歌曲,属于民间曲艺的一种类型。它是在吸取了元代小令和套数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曲艺,属于“半台戏”表演艺术。因为它以最小的身躯,最大的情怀,最久远的历史为人们播撒着欢乐,与当地人结下了千年之情缘,故而被一些地方称为“老调”或“老曲儿”。古浪老调产生的具体年代无从考稽,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源于明代,是山陕居民移居于河西地区时带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在明代,陕西华阴县等地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杂剧”---眉户(又名迷胡)。明末清初时期,陕西眉户剧在古浪盛行,后因戏迷众多,而舞台条件有限,部分爱好者将原眉户剧的整本或折子戏简化后搬入庭院。此种民间艺术在古浪数百年的流传中,融入了河西小曲、古浪民歌小调及古浪方言俗语特色,一些音乐形式在长期传唱中,形成了固定的曲牌、固定的旋律,形成了具有明显古浪地方特色的老调曲艺。鼎盛时期,父传子、舅传甥,甚至隔辈传承,盛极一时,成为百姓喜闻乐见、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古浪老调是古浪人民借鉴其他民间音乐,结合当地实际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小曲”。“古浪老调”这一提法应是年编纂《甘肃省戏曲音乐志》时首次出现。1特色
古浪老调属叙述演唱类民间曲艺,它题材广泛,曲牌多样,音调高亢,唱腔抒情,演出便捷,内容健康,深受农村中老年群众的喜爱。曲牌形式固定,种类多样。古浪老调唱腔的结构属于曲牌联套体,体现在古浪老调中,则是单曲的反复和多曲体联套。传统曲牌有四六调、背弓调、上越调、下越调、西京调、东京调、岗调、五更调、长城调、一串令调、跌落调崖、紧述调、慢述调、尖尖花调、三朵花调、慢西京调、银纽丝调、尼姑下山调、龙王哭海调、跌断桥调、采花调、过江调、应丁卯调等0多种。形式固定的曲牌,易于普通百姓传唱和接受。声调高低结合,唱腔抒情性较强。老调音乐在旋律上借鉴了一些眉户剧的特色,但它更质朴,更直白,更具乡韵土味。在表现方面,尤其长于叙述悲酸凄婉的磨难故事。其音调高低结合,旋律曲折回环,乐句长短相间,节奏快慢相应,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格调通俗而不失优雅。如《彦贵卖水》采用了上越调、五更调、尖尖花调、採花调、银纽丝调、东京调、岗调、紧述调等多种曲调,唱腔凄婉而清越,精准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伴奏乐器简单,表演程式便捷。古浪老调的演唱老调者大多为农村的文艺爱好者,条件相对简陋。老调演唱的伴奏乐器简单,一般由干鼓、响铃、三弦、二胡、板胡组成,适应农村简易的条件。乡亲们利用农闲之余,三五人凑在一起便可以演唱起来。演唱者往往也是乐师,在演唱的同时还操一种乐器,类似于《陕北说唱》。有时干脆就地取材,只是用筷子击打碟碗、缸子等作为伴奏,即兴表演,演完就散。夏天傍树荫,冬天围炕头。若遇到春节、庙会、祭神、庆典、红白喜事等机会,他们的演唱则更是不可缺席。老调的演唱程式极为便捷,以单人坐唱居多,也有两人或三人演唱的。只有弹、唱、白、念等基本表演形式,一般无角色演员。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对演唱要求的提高,老调演唱中逐步出现了角色演员,尤其是在舞台文艺演出中,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演员来扮演,并且是穿着戏装,化妆演出,增添了老调艺术的美感。而社火“盘小场”环节中的小曲演唱,自古就是化妆演出。题材源流广泛,内容健康向上。古浪老调曲目的题材较为广泛。部分来自有民间传说、传统戏剧、古代经典小说等。如《百宝箱》就取材于三言小说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强烈谴责了见利忘义、玩弄感情的丑恶行径,同时也揭露了旧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彦贵卖水》则取材取材于秦腔传统曲目《火焰驹》中的《李彦贵卖水》,表现的是女主人无论贫贱,对爱情爱情忠贞不二之品格。还有一部分取材于当地发生过的故事。如《甘冬儿和杨达儿》取材于发生大靖地区真实的爱情故事,以优美凄婉的叙事风格,控诉封建包办婚姻对自由恋爱的戕害,唤起人们对自由恋爱的向往;《颂景电工程》取材于景电二期工程项目,歌颂了此项伟大工程带给古浪人民的福祉。古浪老调剧目中故事内容基本都富有强烈的正义感,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内容健康向上,对观众富有的教育意义。歌词既有文学性,又不失质朴和幽默。古浪老调大多是为民间艺人口头创作,但也有部分的作品由当地的读书人加工润饰而来的。歌词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传唱过程中,歌词被大众逐步精细化,完善化,既有文学性,又不失质朴和幽默。如《怕老婆》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我本不是怕老婆,而是老婆不怕我。高高山上一流泉,流来流去几千年,人人吃了泉中的水,余的余来剩的剩。天凭日月月凭天,人凭良心心凭人。白杨树靠的是水沟沿,婆娘们凭的男子汉。”这里有对比、对仗、托物起兴等文学手法,但语言却直白、朴实、幽默,通俗易懂,一个怕老婆的男人,还大言不惭地摆大男子架子的形象被勾画了出来。又如《彦贵卖水》中,李彦贵有一段唱词:“这山瞧见那山好,那山上长得好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心儿里有话说不出来,……五月里的珍珠赛玛瑙,六月里的荷花在水面上漂,七月里银屏花儿浮水面……”这一段唱词,文辞优雅,诗情画意,朗朗上口,显然是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歌词中杂糅方言土语,增强了歌词表现力。方言土语的适当运用,不但能让地方观众们感到亲切,还能使表达更为准确、形象、生动、幽默。如《懒婆娘挨打》中的一段:“男人开言,叫一声懒婆娘你听着。把脸不洗,实实儿像个妖魔。长着红豆子的两个眼睛,嘴上开着二指大的豁豁,长着长海海的两条长腿,走起路来格维格维像个骆驼。脖子里的垢痂,洗不下来放上切刀刮着哩。耳朵不洗,像挖了炭的铁勺。头发不洗,好像泡牛子的尾(音yi)子。两手不洗,好像拾了粪的叉叉。衣裳烂了不补,扯烂了拉过来挽上几个疙瘩。”如此描写,使人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无比邋遢的女人。《花庄纪事》年No.26期
文白天龙/编辑孤雁
投稿指南
本平台不论高低、不论老少。只要你是花庄人,不论你的作品内容是否与花庄有关,本平台都可以择优刊发;非花庄籍作者的作品也可以刊发,主要刊发纪事类文章。三观不正确的一概不予刊发。
1.散文不少于字。2.小说不限字数,篇幅较长可连载。.诗歌类作品,现代诗每次投稿不少于2首/诗词类作品不少于5首。4.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首次发表。5.投稿邮箱:您可以将您的作品编辑好后以文件形式发至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