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定国,男,年生,灵台县梁原乡横渠村人。他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针灸,当过乡村保健员,做过校医。年在朝那镇街道创办了以针灸为主的正德诊疗所。郝定国四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针灸医学,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论文41余篇,为皇甫谧针灸术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6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皇甫谧针灸术代表性传承人。
孟效义,男,年生,灵台县城居民,年师从上良乡灯盏头戏老艺人杨世民学习灯盏头戏,年利用灯盏头戏板式排演了《井下炮声》参加平凉市地方剧种调演获得优秀奖,曾任灵台县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年被平凉市评为非遗传承人先进工作者,年退休后,灵台县秦剧团返聘回团,继续挖掘、整理、提高灯盏头戏唱腔,在跟随剧团演出中极大的宣传了灯盏头戏。近年来,参加本县内、各乡镇各类演出30余场。年徒弟巩小平、净娜参加全国上海昆山地方剧种灯盏头戏展演获得优秀奖。年6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灯盏头戏代表性传承人。
杨万钧,男,年生,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人,年在上良跟随杨世民学习灯盏头戏,随后走访陕西千阳县整理完善,年独立创作的灯盏头戏《梦境常念周总理》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放,年《历史戏十五贯》、《包公赔情》被省文化厅授予一等奖。近期,整理编辑的《灵台灯盏头戏》一书已经出版发行。年12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灯盏头戏代表性传承人。
姚九录,男,汉族,年生,灵台县独店镇崖窑村农民。姚九录的祖父、父亲都是唢呐手,农闲时节喜欢把弄唢呐,从小受家庭熏陶,对唢呐有了特殊的感情,常常自己学着试着吹,当时没有现成的曲谱,大都是通过祖父、父亲言传身教哼出一些调式,天资聪明的他没多久便把这些曲目学得差不多了,经过几十年的磨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年9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灵台唢呐代表性传承人。
陈巧娥,女,年生,灵台县城居民,年灵台县成立木偶戏剧团,组织木偶戏演出,因她酷爱木偶艺术,擅长挑、演、唱等,被聘请为木偶戏剧团职工。年木偶剧团解体,年她自费购置戏箱自建木偶戏自乐班,经常利用节假日、庙会、重大庆典期间走乡串户进行演出,她演的木偶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年9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周效国,男,汉族,年生,灵台县蒲窝乡五星村人,自幼酷爱音乐,12岁自作板胡,与小学老师学会很多歌曲、秦腔、演奏、演唱。78年考入灵台县灵台县木偶剧团,业务团长,后在蒲窝乡文化站办戏校,培养戏曲学生一百多人,继后领戏校学生组织大戏班外出演出,活动在甘肃、陕西、宁夏、四川等地。年9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文化中心
审核:王亚萍
原标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