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看点丨唱起陇东红色歌谣,你就能深刻体会到

来源:板胡 时间:2022/10/28
北京哪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甘肃庆阳,即陇东,是革命老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种类繁多,素有“西有敦煌,东有庆阳”之评说。陇东红色歌谣是流传于庆阳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它遍布庆阳市七县一区及与之接界的平凉、陕北、宁夏的周边地带,主要以歌颂革命、歌颂政党、歌颂革命领袖、歌颂革命军队为主题。这朵来自民间的艺术之花,代代滋生,又口耳相传,承载着庆阳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真情实感,寄托着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作为汉族传统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有关学者考证,早期民歌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等篇目,艺术地记载了陇东远古民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的陇东民歌,通过与当地的地理、政治、文化等元素碰撞、交融、磨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情调。而红色歌谣正是在这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歌歌谣的基础上产生的。

陇东红色歌谣诞生流传的时间主要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它是在历史悠久、凝练厚重的陇东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从20世纪20年代至年,在陇东地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各种革命斗争活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并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陇东地区的人民群众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反映到民歌上,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颂唱这场让他们翻身解放的革命,讴歌给他们“挖断穷根”、过上好日子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从这时候开始,陇东红色歌谣扮演起启蒙思想和鼓舞斗志的光荣使命。

陇东红色歌谣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十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为代表,唱遍了中国各地,是庆阳一份十分珍贵、耀眼的文化遗产。它在自身黄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了陕北信天游、陕西南部的小调、宁夏的花儿等地的音乐精华,从而形成了其高亢、悠扬、清新、质朴的音乐特点,不但长足地发展了姊妹艺术的特点,而且形成了其自身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陇东红色歌谣曲调优美,歌词精彩,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方言运用得当,口语特点非常突出,多以生活化的场景,随意摘取衣食住行的片段特征,表达与革命相关的内容:有的诉说生活的艰辛,有的反映人生命运,有的描述劳动场景,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歌唱男女爱情,有的针贬时弊……发之于心,传之于口,或吟咏于门前树下,或回荡于麦趟沟垄,甚至遍布平塬、山川、沟壑,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它的生长存在。

陇东红色歌谣包括有词有曲和有词无曲两种类型,它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无名氏的劳动人民,因为是人民群众在不特定场合下自由演唱的,所以一般是无伴奏歌唱,只有在特定场合下(如庆祝会、晚会等)才有乐器伴奏。伴奏乐器有笛子、板胡、二胡、三弦、唢呐等民族乐器,解放后,也有增加小提琴等其它西洋乐器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艺工作者对陇东民歌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结集成册,有余首。以小调小曲扬颂着黄钟大吕和神韵圣律之势、数以千计的陇东民歌,有的被载入文林书海,有的被编入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如:《绣金匾》《军民大生产》,有的占据着电影、电视荧屏,有的在各级民间文艺演出中获奖。

总的来说,打下时代印记的陇东红色歌谣有着雄浑壮美的大气和乡俗平常的土气。它的这些“气”源于生活,源于劳动,再加之人民群众不断进行口头加工修改、锤炼,进而逐渐成为艺术品。那种散发着泥土芳香和流淌着河水激情的歌谣,曾伴人们度过了风雨如晦的年代,也正是因为这些歌谣的出现,才使得大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力争上游,努力生活,因此说它既是“好听的老歌”,也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更是现在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

责任编辑:何翰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