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师们正在为戏曲伴奏。这个由一群土生土长于桥头村的庄稼汉组建而成的“自乐团”是这出秦腔戏的点睛之笔。本报记者卢萌摄农民要上戏台当演员了,这可是桥头村的一个大新闻。5月21日,韩城市芝阳镇桥头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戏台子。随着“铛”的一声锣响,抱着各类家伙什儿的乐师们依次列开了架势。一时间,一把把二胡、板胡等乐器,在一双双平日里握农具的手中,急促而欢快地喧嚣开来。“要唱戏咧!”本都在树荫下乘凉的村民们,听到这慷慨激昂、热闹非凡的敲打声,一下来了精神,都循着声音往戏台拥过去——1“拉胡胡”的都是庄稼汉“这家伙什儿真全咧!”“你看,那好像是大提琴哎,电视上都是外国人拉呢!”“板胡和扬琴的手法真不赖!”“那敲打的也很给劲儿嘛!”演员们还没上台,村民们的注意力全在戏台下的乐师们身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几个懂行的甚至凑上前,跟着鼓点“律动”起来。“都是农民!都是我们村里的人!”《老爸再婚》的剧情策划段海文看到记者举着相机拍个不停,便紧着上前提高嗓音说道,像是在解释,又似在“炫耀”。听到这句话,乐师们敲打得更卖力了,鼓点琴声缠绕成了一片。段海文告诉记者,给《老爸再婚》这出秦腔戏伴奏的,是他们桥头村的“自乐团”,其成员平均年龄60岁。别看这些人平时都在地里忙活,成天灰头土脸的,可只要拿起乐器来,一个个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专业得很!这些人年轻时打板唱戏,很是热闹过一阵子,后来因为家家户户忙农活,就很少聚在一起拉胡胡唱戏了。自从韩城市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以来,芝阳镇坚持文化脱贫和物质脱贫共推共进,把新时代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于是,在镇村干部的动员支持下,这帮会拉会弹的庄稼汉,又重拾老本行,组建起了一支乐器配置齐全的“自乐团”,经常给村民们义务演出。从此沉寂的桥头村就时常飘荡着琴音鼓声。村民段献民说:“现在,大家伙儿在地里干完活、吃完饭,最大的乐趣就是听‘自乐团’吹吹打打地唱戏。”自从有了“自乐团”,村子明显变得热闹了许多,村里人常常一边听戏、一边闲谝,融洽得就跟一个大家庭一样。2一件真事编成了一出戏一帮农民自编自排一出戏,不常见,更不容易,个中滋味,只有编剧张会堂体会最深。《老爸再婚》这出戏的雏形,是村民段海文在幸福院听来的一段“闲话”——说村里有个鳏夫和一个寡妇“好上了”,想搭伙过日子,结果遭到子女们的一致反对。这件事在幸福院的老人当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纷纷议论:社会都进步到今天了,农村的封建思想竟然还这么严重!段海文和张会堂两个人谈起这事,想得更多,他们认为当前的扶贫工作,不光要解决物质的贫困,还得重视精神扶贫。谈着谈着,两人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这个故事编成一部戏,搬上舞台,既能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又能传递正能量,教化一些对“黄昏恋”心怀偏见的年轻人,引起全社会对老年人再婚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