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喇叭吹打乐,是流传于诸城及周边地区的民间鼓乐演奏形式。诸城喇叭吹打乐源于山东鼓吹乐,作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
山东鼓吹乐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在全国按流派划分,属于北派鼓乐。北派鼓乐又分为鲁西南路鼓吹乐、鲁中南路鼓吹乐、鲁北路鼓吹乐和鲁东路鼓吹乐四个流派。鲁东路鼓吹乐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地区,又称“东路鼓吹”。东路鼓吹有几个中心地带,其中诸城即属于中心地带之一,“东路鼓吹”之支流一诸城喇叭吹打乐,它产生于明,盛行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诸城当地民间被称为“喇叭匠”“吹鼓手”“鼓手”“差”。
诸城喇叭吹打乐所用乐器主要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大部分组成,也有增加少量弦乐器,如京胡、二胡、板胡、三弦等。吹管乐器有:大喇叭杆、大唢呐(大喇叭)、小唢呐(小喇叭)、笙、笛子、管子等。打击乐器有:堂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镲等。组成人数:诸城喇叭吹打乐一般由6-8人组成,少则3~4人,多达10多人。大喇叭杆的单位名词为“棵”,8人帮的分工是大喇叭4棵,小喇叭2棵,大钹2棵;6人帮的分工是大喇叭3棵,小喇叭2棵,小钹1棵等。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非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千方百计把非遗文化、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为子孙后代持续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传承传播非遗文化,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潍坊正在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