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猫
庄浪是伏羲、女娲的诞生与成长地,也是大地湾文化的生育发展之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庄浪民间戏曲以南湖曲子戏最为流行。南湖曲子戏,又称“南湖眉户”,属舞台演出剧种,扎根发芽于南湖镇一带,起源于清初。南湖曲子戏的装扮与秦腔剧基本相同,仍以说、唱、动表现剧情。文乐以板胡、二胡为主,伴以笛子、竹板;武乐是小皮鼓、铙钹、铜锣等。主要曲牌有采花、满天星、雁落沙滩,老龙苦海、凤落院等20余种。
南湖曲子戏传承历史悠久,文化性强,是南湖镇父老乡亲喜闻乐见的民俗唱腔,以其唱词“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而有别于秦腔。此外,南湖曲子戏的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演出场地简单,而表演动作真实,富于生活化。南湖曲子戏是庄浪戏曲艺人的精心创造,陇上戏苑中的奇葩,是陇上民间戏曲中最完整最有群众基础的剧种,该项目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湖曲子戏由来已久,它是陕西眉户曲子与当地民间传唱的小曲相糅合,留精去粗,创造出的一种新曲调,此曲调更为婉转自然,和缓柔美如溪水流动,在演技上也进行了大胆革新,达到洒脱流畅,又不失平稳,使演与唱融为一体,加上必要的逗情说爱,妙趣横生,让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愁肠叹气。
据《庄浪县志》载,现知南湖曲子戏最早的传承人是李杜。李杜(年-年)为南湖镇南门村人,酷爱民间小曲。清宣统一年,李杜去水洛集市卖凉粉,相识了开刀削面馆的陕西人肖师,于是拜他为师学做刀削面。肖师也是个喜说爱唱的人,李杜一边学做手艺,一边学唱陕西眉户戏。两年后,李杜回到南湖,将陕西眉户戏教给几个相好的同龄人唱,受到学者喜爱,听者欢迎。
因它产生于南湖镇,便叫南湖曲子戏或南湖眉户。接着爱好者纷纷投师,使其唱曲得到广泛传播,波及四邻。年,岳堡乡人张正祖收留了来自通渭以卖唱为生的郑发林夫妇。张正祖学会了不少通渭民间曲子戏。李杜又与张正祖一起切磋琢磨,吸收了通渭民间曲子戏的一些成分,使南湖曲子戏更加丰富完美,成为独具特色的一个地方剧种。
南湖曲子戏角色的扮相,所演唱的剧目、乐器与秦腔相似,只是在剧目选择上以意深、趣味较高的文戏折子戏为主,轻表白重唱腔。有月调、背弓、扭丝、采花、雁儿调等20多个大曲牌;喜新年、十杯酒、绣荷包十几个小曲牌。代表剧目有《看女》《卖水》等40余个折子戏。
南湖曲子戏最早由七八个人组成的小班子演唱。开始演唱在夜晚,以“地摊”演唱为基本形式,即随便找一块地方,街头巷尾,或村边道旁,搬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挂一盏菜油灯就可开演,群众围成一圈观看。演员穿老人寿衣和新媳妇嫁衣,文武乐只有苏胡、弦子、竹板子、甩子。
曲子戏是南湖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日、庙会,各村都能办上几台眉胡,四邻八村的群众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地前往戏台,或坐或站,聚精会神地盯着戏台。时不时地,台下的观众还要跟着台上的演员哼上几句,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好不热闹。改革开放后又有了较大发展,由地摊搬上戏台,服饰改穿戴秦腔戏服,增加了武乐暴鼓、小锣等。如今,庄浪南湖曲子戏生动形象的表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喜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