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七星关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展戏曲传承发展工作,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七星关区鸭池镇迅速响应,统筹各方力量,稳扎稳打,“三步”迈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的坚实步伐。
一个机制。在区文广局的全盘统领下,鸭池镇党委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对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的长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形成长效机制。
两大阵地。此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的主阵地为乡村(社区)和学校,一方面可以拉近戏曲艺术与老百姓的距离,自觉亲近戏曲经典;另一方面让校园里的孩子们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激发传承中华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截至目前,鸭池镇分别在青湾社区、银河社区、新坝社区、下坝社区、头步小学、草堤小学举行了6场演出,当地百姓和学校师生反响热烈,深受触动。
三个结合。传统曲目与地方剧种相结合,此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的曲目涵盖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如: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同时区文广局、区文化馆对毕节地方剧种(黔剧)文琴和花灯戏进行了二次编排与创作,创作了黔剧《我的家乡七星关》、《我们毕节好地方》和花灯戏《唱个句句都有新》、《跳起花灯唱起歌》,唱词极具毕节地方特色,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唱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情实感;专业演员与业余志愿者相结合,鸭池镇戏曲艺术团吸纳科班出身的越剧演员罗良琴老师、二胡(板胡)演奏爱好者陈名吉老师和来自杂技曲艺世家的冯中英老师为成员成为“台柱子”,各社区热爱戏曲文化的文化志愿者、退休教师作为艺术团的活跃成员,组建成为了一支包含老中青三代,有专业科班出身的老戏骨、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戏曲爱好者的鸭池镇戏曲艺术团;艺术团引领与校园主体相结合,此次演出有2场选择在校园内,演出采取了师生与演员互动的形式,抢答、上台体验、戏曲基本功讲解、服装头饰穿搭等多个环节使得整个活动精彩纷呈、活泼有趣。丰富的内容、精致的妆容、优美的唱腔、扎实的唱功,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对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是场演出更是一场生动的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课间活动。
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是提升乡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鸭池镇将逐步实现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既要采取多种形式把精彩戏曲送到广大乡村,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和学校戏曲文艺人才的培养,让戏曲更好扎根乡村、留在乡村。(吕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