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余村,是重要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余村关停矿山,转型绿色发展,环境修复后带动的文旅产业为余村带来了金山银山。澎湃新闻记者王昱、李思洁,责任编辑:石剑峰视频(02:38)在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矗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重88吨,露出水面部分高8.15米。几乎每一辆开进余村的旅游车,都会在这里停下来,熙熙攘攘的游客在石碑前驻足,拍照留念。碑上几个红色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四周层叠的田园风光相映生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挖矿山、建水泥厂,生活富裕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到年间,安吉县确定了“生态立县”后,村里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
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十几年来不懈的努力,余村在“两山理论”指引下,从一个污染村,慢慢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栏目走进“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余村,听余村村民讲述从“灰蒙蒙”到“生态绿”的“两山”故事。
俞小平(46岁):关停矿山水泥厂,余村走上了转型之路
从安吉县长途汽车站出发,大约只需20钟车程,就能抵达余村。一路上,绿水青山的景色已经养眼十足,没想到进入余村,竹林似海,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就像一个深藏在山坳里的世外桃源。
在余村村口,矗立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是天荒坪镇西侧的一个小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村域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北高南低,一条马路从村中穿过,将居民的生活区和休闲区完美划分开。道路整洁,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美丽的小楼房。大石碑的位置距离余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村支部副书记俞小平每天站在中心门口,都可以看到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打卡。他每天的行程也很忙碌,要接待从全国各地跑来记者,向他们介绍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余村党群服务中心。俞小平出生在村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4.8公里土地上有三个矿山、一个水泥厂,全村70%的村民都在为水泥厂工作,甚至他开始工作的第一站,也是水泥厂的财务科。
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虽然余村靠着优质的矿石资源成为安吉“首富村”,却为此付出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代价。“因为开山采石,山体被大面积破坏,满目疮痍。水泥厂的烟囱天天浓烟滚滚,粉尘漫天,余村河道也受到了污染,整个村子可以说是灰头土脸,几乎找不到一片绿色的叶子。”俞小平回忆道。
俞小平说,他的家就住在矿山脚下,是离矿山最近的一个农户。每次放炮的时候,从山上滚下的石块有时甚至都会掉到家里。但那个年代,人人都为了糊口而拼搏,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余村也跟很多贫困县一样,为脱贫致富走上了“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灰窑遗址
矿山遗址,停止开矿后,山体开始自然复绿。转变发生在年。那一年安吉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下决心改变这种“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发展模式,并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年左右,余村决定关停矿山水泥厂,开始对新的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余村的经济发展还是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村民对于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产生了疑惑与争论。并且刚开始转型,老百姓心中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当听到村党支部书记汇报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时,他表扬了余村的做法,认为这是“高明之举”。也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给安吉走“生态立县”的道路坚定了信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如今青山绿水的余村风貌。的确,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破坏生态平衡,一定得不偿失,终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民生的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是,余村开始对环境进行修复,在环境变好的同时,也不断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休闲旅游。十几年来,俞小平眼见着水清了,村子变美了,慕名前来的游客也多了。
“现在,我们余村有农家乐、民宿、漂流,果蔬采摘等等一系列的休闲旅游产业。去年,一年游客量将近9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将近万,余村集体收入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去年是元。”俞小平骄傲地介绍道。
不仅如此,为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他和村干部们还带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禁放烟花炮竹,开展圈养家禽家畜,老百姓对生态环保的意识也明显提高。
“余村现在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带来了金山银山。”
道路整洁
石碑成为了余村著名的打卡点。潘春林(50岁):摸着石头过河,我开了余村第一家农家乐21世纪初,余村决定发展休闲旅游,代替过去“卖石头”的老路。
然而从水泥厂、矿山转业的大批工人,都没有搞旅游的经验,对余村如何发展旅游业,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如今春林山庄的老板潘春林就是当年余村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我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从年开始做农家乐,到现在已经有16年了。”潘春林介绍道。
潘春林年出生,父亲在矿山上当装卸工,母亲在家里面做包水泥的蛇皮袋。在他记忆里,余村总是灰蒙蒙的一片。
“年开始,我进入矿山,年又调入水泥厂开车,然后一直干到年水泥厂关停。我就失业了。”
失业后,潘春林和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感觉无路可走,十分迷茫。这时候,村委会的老书记组织村民一起到外面去考察新型业态,而余村所属的天荒坪镇正巧开始发展旅游,从城里到村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人越来越多。潘春林觉得,办农家乐或许就是商机。
“因为不是投资一块、两块,而是要投资60多万,所以我们全家就开了场家庭会议,最后决定我负责拓宽市场,我爱人负责接待,我爸妈负责做小菜,各尽其职。”
春林山庄年,潘春林开办了春林山庄,是村里第一个办农家乐的人。然而农家乐刚开起来的时候,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因为当时余村的知名度没有现在那么高,另外,大环境的治理还没有完成。潘春林记得,当时本来答应要住三天的客人,突然住了一个晚上就要走,因为他们觉得环境没有想象得好,噪音严重。“所以刚做起来的第一年,我的投资就失败了。”潘春林说。
然而,让潘春林没想到的是,那一年余村发生了一件改变命运的大事——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
“总书记来到余村考察,提出了‘两山理论’,给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当时觉得既然已经选了这条路,我就要坚持到底,走下去。”
潘春林没有放弃春林山庄。为了弥补管理、服务等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专门邀请县城的饭店厨师、宾馆服务员来自己的山庄分享经验。头脑灵活的潘春林在年还为山庄创办独立网站,投放广告等等来吸引游客。
田园步道上的创意竹建筑作品
田园步道上的创意竹建筑作品细部
余村的花田园步道和池塘同时,余村从年开始,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到了年,春明山庄的客人数量已经大大提高。“现在我们坐在院子里,回想起当年的情形,谁也不敢想象余村现在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到这边来。周末我们的入住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非周末入住率达到50%,好的时候也会达到70~80%。用餐基本上每天都有十几、二十桌。”
年3月30日,习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考察。潘春林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能在自己的山庄里,见到总书记,近距离听到总书记的讲话。
年3月30日,习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考察,走进了春林山庄。“没有见到总书记的时候,心里还有点紧张,但真的见到后,感觉他就好像我们的长辈一样,特别亲切。我还记得总书记谈到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说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潘春林回忆道。“我觉得,我的路真的选对了。”
春林山庄的老板潘春林胡加兴(53岁):做漂流,找回童年里的余村记忆据村民介绍,余村里藏着很多宝贝,比如村内有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千年古刹隆庆禅院,有“活化石”之称的百岁娃娃鱼,有古代工矿遗址和溶洞景观,另外还有被誉为“江南银杏王”的千年古树。
“我们这里有很多千年银杏树,以前果子都长得一串一串的,水泥厂开始后,很多千年银杏都不长果,山头都是枯黄枯黄的。”荷花山漂流的老板胡加兴回忆道。
余村境内有不有被誉为“江南银杏王”的古树。不仅是自然环境,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家家户户都不能打开窗户,不然一天下来,家里都会落下一层薄薄的灰。而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直到水泥厂、矿山全部关停,余村的生态环境才开始慢慢好转。胡加兴是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余村人。年之前,他一直在县城开车。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在宁波奉化看到了小溪漂流的文旅项目,出于好奇心,实地考察了一番。
“看到那边的漂流,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余村,在没有矿山、水泥厂之前,村里环境其实相当好,溪水很清澈,我经常到水里抓小鱼小虾,那是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当时余村还没有漂流,我就想,余村的小溪应该蛮适应这种文旅项目,而且村里还有一个冷水洞水库。于是,我就回来和村领导、村民组组长商量,又带着他们一起去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决定在余村搞一个小溪漂流项目。”
荷花山漂流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图胡加兴说,他之所决定返乡创业,其中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余村环境开始变好,而当时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在余村搞漂流不但是商机,同时也可以把民宿、农家乐等其他旅游产业一起带动起来。然而,大家在余村做漂流能不能成功,仍然是半信半疑。一是没有经验,担心投资有去无回,二是漂流通常是在大河道里进行,从没见过小溪搞漂流。因此,在创业的最初,招工比想象中来得困难,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年,胡加兴终于把漂流办起来了。
“村子北面倚靠的这几座山头,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朵绽放的荷花,漂流所在位置就在荷花山脚下,所以我就取名叫荷花山漂流。第一年,我们就迎来了2万多人次,可以说超出我的预期,现在每年可达到6万到7万人次。”
荷花山漂流的老板胡加兴胡加兴说,小朋友喜欢玩水,尤其到了暑假,荷花山漂流接待的家庭游客特别多,都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玩。收入增加的同时,看到童年的乐趣被更多人喜欢,他心里也觉得很快乐。“现在余村比我儿时记忆中的样子还要美了,游客来了都竖着大拇指说,你们余村水好、空气好、环境好,好像生活在天然氧吧里。”
远处的就是荷花山。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图胡斌(40岁):走出来,再走回去,农村的机会不一定比城市差随着余村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余村越来越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许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也陆陆续续回到了故土。
“过去在余村,父母不是在矿山上班,就是在水泥厂上班。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做的就是擦桌子,因为每天的桌子上都会积灰,甚至可以在上面写字。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还算好,那时候他们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我去从事这些工作了,要求我要好好读书,考出去就不要再回来了。”
胡斌说,他这代的余村人,都向往城市里的生活,觉得城里人都生活得干干净净。因此从十八岁左右开始,正如父母期待的那样,他前往外地求学,后来在西安安家落户,结婚生子。
余村食堂“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我从西安的邻居口中得知的。”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在年之前,胡斌阔别家乡七八年,一次也没回去过。直到有天,一位邻居在闲聊中告诉他,自己不久前刚去过安吉,被那里的景色深深吸引,特别是见到一个叫余村的村子,觉得那里环境特别好。
“我反复跟他确定是哪个余村,他回答之后,我当时内心很激动,因为是第一次听到有外乡人夸赞自己的家乡。然后我告诉他我就是余村人,他还不信,我就拿身份证给他看,他说你是余村人怎么不想回去呢?那里现在那么漂亮!”胡斌说。
“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给我爸,我爸说跟你讲你也不相信,要不你自己回来看看。于是第二天,我就订了飞机票回来了”。
余村村民在亭子里乘凉。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图
余村美景走进余村,眼前的景象让胡斌倍感惊讶。“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道路拓宽了,水泥厂和大烟囱都没了,过去总听到的打炮声也听不见了。而且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跟以前我印象中的神态都是两样的。”那一次回家,胡斌走访了村里的村干部,询问村里有没有事情可以做。村干部说,现在余村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对吃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他可以考虑做民宿。
“正好我们家老房子还空着,我想可以把房子改装一下,试一试。”
安吉绿缘客栈外观年,胡斌返乡,创办了安吉绿缘客栈,当起了民宿老板。当时村里也在改造,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号召村民“庭院打开”,拆掉院子的围墙,增强邻里之间的联络。“中国人一直有喜欢圈地的传统,尤其在农村,大家都习惯把宅基地的面积看得牢牢的,于是建起了围墙,谁也看不到谁,互不关心。但久而久之,邻里之间的感情就变淡了。“
胡斌非常喜欢“庭院打开”这个想法,于是带头推倒围墙,和街坊联营,互相借景。
他发现,庭院拆除后,邻里之间的关系果真更融洽了,由于没有围墙的阻隔,每次有村民走过时,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打招呼。很快,原来陌生的邻里,都成为了热心的伙伴,这种感觉在城市里很难体会到。
“庭院打开”,拆掉院子的围墙,增强邻里之间的联络。“我在外面漂泊了十几年,最初只是打算回乡做一点事情,没想待下来。但回到余村后,村民和村干部对我这样的返乡青年非常关心,这种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