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台下用手机直播舞台上的演出。新华社记者靳赫摄
新华社银川7月29日电(记者何晨阳、靳赫)50岁的庙湾村村民韩永玲把手机放在三脚架上,将镜头对准舞台,准备为她的“粉丝”们直播节目。
这里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的梁云文化大院,一间外形像农村民房的演艺大厅里,板胡、梆子、锣、镲等乐器声此起彼伏,秦腔、快板等节目轮番上演,热闹非凡。台上的演员和台下数十名观众大多是本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
梁云文化大院是庙湾村村民梁云夫妇前些年利用自家院落改建而成的,在这里,村民可以免费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今,梁云文化大院已然成为村民们常去的乡村文化活动基地。
“前些年,村里人都忙着在外挣钱,想方设法地改善生活。后来大伙腰包虽然鼓了,文化生活却很单调,一些人就开始打牌耍赌,或聚在一起说闲话。”67岁的梁云说,为了让村民在精神上也富起来,他和妻子在家中办起了文化大院。
村民们告诉记者,大院里每年要举办上百场文化活动,每次前来的村民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大院里的节目十分丰富,包括小戏、秦腔、眉户剧、相声、小品、快板、皮影戏等,可谓好戏连台。
梁云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会表演皮影戏,而他妻子朱彩霞善于剪纸、刺绣、绘画,又从丈夫那学会了演奏扬琴、干鼓、电子琴等乐器。文化大院办起来后,两人就成了村民们的“文艺老师”,免费教村民唱戏、演奏乐器、做手工,这些年,他们教出来的“得意弟子”已有数十人。
在梁云夫妇带动下,村里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起来,很多村民已不仅是坐在台下看节目的“看客”,也开始成为台上表演的“主角”。梁云文化大院知名度提高后,经常能吸引一些外乡镇的文艺爱好者甚至是专业演员前来切磋技艺。
梁云(右一)在文化大院舞台上表演。新华社记者靳赫摄
“农村建设得真好看,街道整治得很美观……”77岁的原州区彭堡镇曹洼村村民戴天福头戴白羊肚手巾,鼻下粘着假八字胡,在台上投入地表演着自己编排的快板节目,还不时地跟着节奏迈几下小碎步,说到精彩处,台下观众纷纷鼓掌。
“听说这里有活动,我一大早就跑来了。”戴天福说,他在曹洼村也建了一个文化大院,欢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交流切磋,农村文化大院热闹起来了,大伙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
小小农村文化大院是中国乡村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中国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贴近农村实际、广受农民欢迎的农村文化大院迅速兴起。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甘肃、宁夏等多地,农村文化大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草根艺人活跃在农村大地上。据统计,目前仅在原州区便有个农村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和上千名草根艺人。
“有了文化大院,大家闲了就往这里跑,再没人赌博了。前些日子我开始用手机直播大院的活动,结果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