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好的各种胡琴
胡琴是中国擦奏弦鸣乐器的总称。二胡又是胡琴系列中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既可独奏,也可合奏,是现代民族乐队演奏的主要乐器。
胡琴源自西北各族的拉弦乐器。唐时胡琴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胡琴叫做奚琴。据宋陈旸《乐书》一百廿八卷载:“奚琴本胡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奚琴的外形同今天的胡琴非常相似,只是演奏方法不同。宋代胡琴已比较完善,在普通老百姓中广为自娱演奏,因而得到很快发展,《元史·礼乐志》:“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元朝在宴会上更是常用胡琴来伴奏,随着明清时期戏曲和曲艺的迅速兴起,与人声最为接近的胡琴因其音色婉转柔和、悦耳动听登上了音乐舞台,渐渐成为独奏乐器。
琴杆中下端刨趁锥圆柱
在胡琴母型中又演化出高音京胡、高音二胡、南胡、椰胡和板胡;中音坠胡、中音二胡、四胡与马头琴;低音革胡、大胡、低胡以及琵琶、忽雷、三弦、根卡、月琴、柳琴等十多种弓弦拨奏乐器。各种胡琴音质不同,京胡发音清脆嘹亮,板胡则音量大、尖锐响朗,二胡轻柔优美,大胡低沉凝重。
民间音乐家华彦均(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二胡曲,朴实无华、深沉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受人民喜爱。
先将琴筒涂上鱼胶然后绷上蟒皮
制作弓弦乐器的材料多以红木、硬杂木、竹筒、椰子壳或铜为主。先将其拼制成直径二寸半左右的六角或圆形的各类琴筒,琴筒一端涂以鱼胶蒙上蟒(蛇)皮,或用桐木板胶合而成,根据不同的琴种,将红木锯刨成上方下圆的琴杆,然后用锥度刮刀旋绞出二个或四个木轸洞孔,琴杆上端的弯曲部分有时还镶嵌象牙纹饰的弯头,用以增强演奏时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将细毛竹头尾熏成弯曲,配以马尾,制成可调松紧的琴弓,然后从木轸至筒托系两根钢丝弦,琴筒面置琴码以架琴弦,将琴弓的马尾纳入两弦中间逐一装配,按五度关系定弦进行试奏,直至音质圆润,方可使用或出售。
制好的琴弓系上螺丝
上世纪中叶前后,在民间多以简易胡琴,自乐自娱为主,亦有琴师制作的胡琴,同时期在上海、苏州等地均有专业工厂生产精致的高档胡琴。现今民间传统手工制作胡琴已不多见了。
图/文作者简介:
应焕祺,浙江省永康人,生于年,原浙江省永康市物资局办公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浙江省物资经济学会会员。曾在美国纽约《大众摄影》动植物国际影赛、北京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等国内外影赛中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多幅(篇)艺术及新闻摄影作品、摄影论文、经济论文、散文,多次被评为省、市报刊优秀通讯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