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见挂在墙角里的板胡,就会想起父亲来,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除了庄稼务的好之外,吹拉弹唱也样样能来。尤其是他拉的一手板胡在我们当地那片方阵上是相当厉害,赫赫有名。父亲拉板胡是个人的业余爱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培训学习,一首曲子,只要让他听上几遍,就能熟练的拉下来。尤其是眉户,蒲剧之类的段子,那就不用说了,他拉的更是一绝。因此他还在当地文工团干过事,当地蒲剧团上过班。每到逢年过节,秧歌队里总有他的身影出现。因为父亲在当地也算得上一名出色的鼓手,什么三条俭呀,歇歇鼓呀,乱刮风呀……(当地鼓谱名)他都能打的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因当时的家庭拖累大,兄弟姐妹多,父亲小时候没多念过书。所以识字不多,以至于后来,我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费尽心机也要供我们上学读书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常常说:没有文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每当说起这事儿,父亲的眉宇间总会流露出一种失落的无奈和一种无法言表的苦痛。
尽管如此,父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在基层干过事,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支书,时达二十多年。父亲性格耿直,豁达。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坚决果断。在他任职的岁月里,父亲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深受街坊邻居的拥护和爱戴。同样,也常常受到公社的表彰和奖励。每每这时,我们总会向父亲投去羡慕的目光,赞许的竖起大拇指。为父亲喝彩,为父亲鼓掌,我们为有这样的好父亲而自豪。
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这个时候,父亲就拿出自己心爱的板胡拉上一阵,来消除烦恼,打发光阴。每到冬闲季节,说学逗唱,谈笑风生便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父亲自然会拉上几曲人们的最爱,这更为漫长的冬夜增添了几份生趣。
父亲为了让子女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不辞劳苦,为这个家操劳一生。就离我们而去了,他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那年他老人家才六十六岁。父亲病了,得了食道癌。检查时医生说已是晚期,难以治愈。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犹如五雷轰顶,悲痛万分。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看到过父亲有一个舒心的微笑。
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我下地回家。看见躺在炕头上骨瘦如柴,一言不发的父亲。泪水夺眶而出。父亲用黯然无神的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我,又指了指墙角的板胡。好像要说什么似的,只是嘴角微微动了动,许久,安详的闭上了双眼。我扑倒在父亲身上,泪如泉涌,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没有把他老人家唤醒……
父亲就这样撇下我,匆匆的走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亲自为我拉我喜欢听的曲子了。冬夜静美,岁月静好。今夜,他老人家可否安好,如若他地下有知,他是否意识到了什么?望着窗外高悬的明月,看到墙角高挂的板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慈父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眼前,泪水模糊了视线,顺着脸颊滑落。屋外起风了,落叶沙沙作响,像一首不老的歌谣。那仿佛是父亲用伴他一生的板胡为我在演奏春天的序曲……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图来自络,版权所有
====================
原创作者:贺永虎,男,74年出生,网名幼林,宜川作协会员,宜川壶口人,农民,爱好写作,娱乐,作品散见于《作家与读者》,散文诗集《花之语》,《延安日报》,《社区文化》,《飞瀑》,《文苑漫步》,《宜川文学》等刊物。用自己浅薄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