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言来珠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空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一声声精美的秦腔经典选段《虎口缘》从一个有浓厚戏曲色彩的小院飘向村落,吸引了四邻八舍的群众前来观看,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让夏夜的美丽乡村沉浸在文化氤氲的热闹氛围中。这就是宜君县彭镇东村戏曲文化小院带来的魅力。
宜君县地处陕北和关中的结合部,自古以来,广大群众就非常喜爱秦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宜君戏剧家协会应运而生,聚集了一大批热爱秦腔、传承发扬秦腔艺术的爱好者,为繁荣秦腔文化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而戏曲文化小院的成立,无疑是该县剧协立足“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目标,聚焦基层一线,推进农村文化振兴的创新举措,让乡村百姓不仅享受到了丰盛的戏曲文化大餐,也让他们成为该舞台的直接参与者,让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满满。
近年来,宜君县剧协主席李世选在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中,发现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简单跳几场广场舞“不解渴”这一现状,为破解难题,他果断决策,利用剧协的平台优势,组织剧协骨干演职人员下乡培训提升,这样既培养了村上的戏曲爱好者,又锤炼了团队,让演职人员在基层一线获取灵感,汲取营养,成为传播戏曲文化的使者,为乡村埋下戏曲的种子。戏曲进乡村从“送”到“种”,久久为功,长效发展,帮助农村组建自己的戏曲团队,以此让农民“看戏”之外能“学戏”,增强农村戏曲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群众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让群众了解戏曲艺术相关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拉近戏曲艺术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又正值全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化振兴也迫在眉睫。为推进传统戏曲在农村“生根”,就近服务群众。李世选思来想去产生了一个想法,在农村利用农家小院建立“戏曲文化小院”,他把这一想法给大家进行了沟通,立刻得到了协会会员的广泛支持。他先后联系了多个乡村,终因农村人住房紧张无法实施。他下定决心,先行先试,把自己在农村的小院整饬装扮一新,建成了宜君历史上第一个“文化戏曲小院”。
该戏曲文化小院占地余平米,设有培训室、排练室、保管室、休息室等,墙上悬挂有培训、演出等剧照,有戏曲专用设备鼓、牙子、帮子、钗子、手锣、板胡、二胡、话筒、扬琴等,有沙发、床、热水器、茶几、热水器、凳子等日常设施,满足了培训学习、演出、看戏等所需。
据了解,李世选通过戏曲文化小院组织培训、汇报演出达20余场,演出现代剧和传统剧目、小品、歌曲、舞蹈、快板等节目20余场。每场戏剧都是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对乡风民俗的真切反映,又有对新时代文明的深入宣传,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驻足。舞台上,演员们专业、接地气的表演,让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时不时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场上场下气氛热烈,让群众近距离的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老百姓纷纷表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让大家倍感温馨。
“我觉得戏曲文化小院很好,不仅培养了乡村人才,也为送戏下乡村活动更好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老百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节目既好看又接地气,希望这样的戏曲文化小院将来更多,给更多乡村群众带去欢乐。”彭镇东村李双民高兴地说道。(通讯员田晓鹏田亚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