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前年岁末,我随市文联的一位领导、也是我的好朋友,到市退役军人创业协会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文联领导交待了一个任务:给军创协会写个会歌,让我作曲。哈!我虽然喜欢吹拉弹唱,但作曲的活儿还从没干过。可碍于面子,我也只有硬着头皮接了下来。我想,如果干不了,就请市音协的朋友帮忙,也不成问题。
没多久,歌词到了。词作精美,也很顺畅。我琢磨了一阵,就稀稀拉拉地把它抄在纸上,放在钢琴上,开始试着谱曲。那天恰好我一人在家,窗外初雪不期飘然而至,环境幽静,头脑空灵。我弹着钢琴键盘,边摸音符边作记录。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主题旋律框架一气哈成,又稍加整理和修饰,竟然完成了我的谱曲处女作!军创协会的同志听后对歌曲十分满意。还请人精心制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第一首军创协会会歌。从此,我对作曲似乎开了窍,先后为几家企业写厂歌,为诗友的诗词谱曲,还把一些古诗词写成曲子供人们传唱,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欢迎。有人以为我是学音乐专业的,我说:不是。朋友们也怀疑我专门拜过师,我说:没有。他们很惊奇,因为无论如何也没法把曾经的历史教师和政法干部与音乐创作联系起来!而我,只能说是爱好,仅仅是爱好而已。
说起来,我这个爱好,是从一支竹笛开始的。
文革开始不久,我们全家被下放到农村。当时我刚上小学三年级。村里学校条件很简陋,泥黑板、土桌子,学校生活单调而枯燥。然而,邻村的一个男同学却会吹笛子,这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颇具吸引力。并且,笛子也是当时我们这代人仅能玩得起的一件乐器。于是,就让老爸在城里花两毛钱给我买了一支竹笛。
就这样,我开始跟着那个男同学学吹笛子。吹笛子首先要背谱子。刚开始学吹简单的,如《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学吹《大海航行靠舵手》时,谱子就复杂了,竟然还有三十二分音符。记得我当时走在上学的乡间小路上,摇头晃脑地反复吟唱这个歌谱,并最终把它记了下来。兴趣和爱好使我乐此不彼。到了五年级时,我已经能把当时流行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牧民新歌》等完整地吹奏下来。
上了初中,学校有脚踏风琴、二胡、板胡等乐器。于是,我又开始接触键盘乐和弦乐。由于我识谱,并且还背了很多歌谱,操练起来也得心应手。到了高中,我才见到手风琴。这更是我的所爱。黑白键盘和贝斯键纽的神奇,极大地吸引着我。我经常看老师拉,偷偷地跟着学。到了大学,学校音乐系有器乐专业班。我本来是学历史的。可听到音乐班的琴声就魂不守舍了。下了课,吃过饭,同班同学们去散步或下棋去了。我就奔向音乐班的琴房,钢琴、手风琴、吉他、小提琴都摸一遍。并且还跟音乐班的同学交了几个好朋友,他们热心教我,我也用心学习。从此,音乐成为了我一生的爱好和乐趣。不管是从事历史教学和政法工作还是搞文学创作,不管身份和位置如何转换,我对音乐的爱好却痴心不改,始终如一。并且,作为特长,时不时的还有用武之地,如参加学校的演出伴奏,指挥单位的大合唱等。音乐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还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
回顾学习音乐之路,我有三点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感悟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大家可以看到,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为了学习音乐,我冒冒失失一路走来,的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爱好引导下的热衷和追求。而在当代,艺术培训五花八门,学习条件十分充裕,面对选择的困惑,家长们还是先看看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吧!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乐在其中,乐享其中,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感悟二:学音乐可以不专业,但可以当专长。实事求是的讲,我的演奏和作曲水平与专业人士相比,连业余也称不上,顶多算个“票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同样,学习音乐,也不是为了当音乐家,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快乐人生才是根本。看着楼下特长培训班进进出出的琴童们,我想,能成为艺术家的肯定是少数,大多会成为像我这样的“票友”。就像冯巩调侃的那样:“相声界最会看病的好厨子”。但他们一定很自信、很快乐。诚如是,何乐而不为呢!
感悟三:不相信天才,也不迷信天赋。所谓灵感,就是聚沙成塔,厚积薄发。就拿作曲来说,起初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能谱曲。但我从学吹笛子开始,几十年来,在弹琴和伴奏的过程中,脑海里记下了成百上千首歌谱和曲子,从而培养了我的乐感,增强了乐理知识,使我逐渐掌握了音乐的规律,谱起曲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刚刚,弹了会儿钢琴,又拉了会儿手风琴,最后,我还是拿起了心爱笛子,纵情地吹了一阵子,那感觉,仿佛回到了童年……(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作者:李国宁)
李国宁:笔名卯宁。驻马店市作家协会顾问,驻马店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曾在《安徽党史研究》湖南《文艺生活》《青年文学家》《奔流》《天中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若干,部分作品获奖,数篇散文入选《学习强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