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他们,遍布全球
为推广中华文化而奔走
他们,是中华之光
00:30西凉曲,关中调,声震云霄;
琴弦远,唢呐尖,酣畅淋漓。
心游丝路,梦回大唐,
民乐纯粹,环球唱响。
用中国音乐和世界对话,
乐坛神笔,生命狂歌。
赵季平
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著名作曲家
赵季平,男,72岁,出生于甘肃平凉。现任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主席团成员,原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历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党的十五大代表,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乐坛领军人物。
年,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陕西戏曲研究院,在这里工作了21年。这期间他不断到民间采风,把陕北的延安和榆林地区的各个县几乎都跑遍了,还到陕南去采风,钻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户、铜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剧种和各类乐器,《中国谣》、《北方的大树》、《说西安》、《听关中》、《这是祖国、这是故乡》等多首词中,1/3以上的词都是经过他的谱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深入基层,吸收地气,使赵季平的歌曲创作有了丰厚的底蕴。
年,张艺谋执导电影《红高粱》,毫不犹豫地选用赵季平作曲。他与赵季平商量,破常规地运用30只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随着姜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一下子把生命的呐喊痛快淋漓的表现出来,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中间,赵季平在行腔中不仅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而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赵季平也从《红高粱》音乐的成功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他沿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音乐之路“大胆地往前走”。
赵季平长期生活在陕西,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和民族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年,他在戏曲研究院时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曲》以及近年创作的《梦回大唐》交响民乐,在西安和大唐芙蓉园里久演不衰;年他又以唐代一个词牌,创作了大提琴与室内乐《关山月》,并应美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之邀,在美国举办《关山月》音乐演奏会。
随后,马友友带着这个曲子,到全球巡回演出。从《红高粱》的唢呐、《菊豆》中的埙、《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的南音八、《天出血》中的排箫、《心香》中的古琴、《霸王别姬》中的京胡、《活着》中的板胡、《风月》中的琵琶、《往事如烟》中的三弦、《月光山谷》中的马头琴、《黄土地》中的腰鼓与打击乐等,都反映出赵季平对各种艺术乐器的包容。
赵季平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民族音乐如果锁在家里,那如何向外寻觅知音,产生共鸣,成为世界的精品财富?因此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音乐创作也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音乐。
年,赵季平的《第一交响乐》,由葡萄牙里斯本交响乐演奏并录制成唱片,在全球发行;年初,赵季平应邀到瑞士参加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亚洲参加这届音乐节的仅中国赵季平一人。在音乐节上,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著名导演阿兰米勒率9人摄制组拍摄了《音乐和赵季平》纪录片,在全球发行播出;世界著名的华纳唱片公司代表莫尔闻风赶来,为赵季平出了唱片。这个公司为中国出唱片这是第一次。年6月,赵季平应德国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之邀,在柏林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奏了赵季平的作品。年,他应邀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
赵季平创作作品众多,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两度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和突出贡献奖、四度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中国金唱片奖、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等一系列中外重要音乐奖项。他在音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乐坛最具中国作风,中华气质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
多年来赵季平能够保持创作的激情和冲动,以及不断有新的灵感来源,他分析其原因在于自己始终在创作上保持了一颗童心,一种对民族音乐和这份事业的敬畏和热爱,还有不断去探索的好奇感。赵季平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之路:“我要用中国音乐的‘母语’与世界对话。”
■■■■■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