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小剧场大码头观陈三五娘一场与闽南梨

来源:板胡 时间:2023/5/9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本文来源:文汇网」

“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12月拉开了帷幕。12月10日晚,梨园戏《陈三五娘》作为此次展演的第三台戏在宛平剧院上演。

梨园戏是来自福建的一种古老剧种。宋末元初,南戏流传到福建,逐渐和本土戏曲融合,形成了作为南戏“活化石”、又具有闽南特色的梨园戏。因与同为“活化石”的乐种南音音乐风格接近,学界将其同归为“泉腔”。

《陈三五娘》是流传在闽南、潮州一带的民间爱情故事,作为戏曲剧本涉及梨园戏、高甲戏、潮剧、歌仔戏等多个剧种。作为梨园戏剧目的《陈三五娘》,是梨园戏的看家大戏,更与上海多次结缘。年,“闽南戏实验剧团”就曾携《陈三五娘》为代表的剧目在上海华东区首届戏曲汇演中参加汇演,夺得大奖,轰动上海;其后《陈三五娘》电影也是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拍摄。如今,《陈三五娘》与上海再续前缘,“闽南戏实验剧团”早已更名“梨园戏实验剧团”,担扛的演员更是当今剧团的青年才俊。

前文说到梨园戏为南戏“活化石”、同时又具有闽南特色。初听梨园戏的感受,果然与这个说法相印证了起来——她的腔韵有着福建南音般的风韵,又像福建来的同学们的口音一样,亲切、别有风味;她的旋法也是五声为主,夹杂着fa、si的劲道;声少韵多,曲折蜿蜒,腔词关系一字多音。这几点上,梨园戏与其他唐宋乃至明清的“活化石”相差并不太大。当然,这只是粗浅的印象描摹;除了与她相伴的“泉腔”姊妹南音之外,其源流变迁未必真的有所相关。

细听便会发现,唱腔总是由笛或唢呐紧紧跟随。梨园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正是品箫(即曲笛)和南嗳(即唢呐)。鼓师在乐队起引领作用。二弦(一种竹杆软弓的胡琴)、南琶(一种横抱拨弹的琵琶)、三弦、洞箫则作为色彩乐器。

不同于昆曲的清丽、京剧的激越,梨园戏的伴奏乐器有种少见的厚郁。南琶迥异于月琴的清脆;二弦与京胡、板胡也是不同,更不用说是后来钢丝弦的二胡;它们与三弦、南嗳(唢呐)这些常见的乐器一起,为乐队增添了厚郁的风味。梨园戏与南音一样,这种厚郁的风格,也并不同于身在江南所熟悉的甜美清雅、或是几经融合的北方吹打等民乐形象。无论是作为唐宋遗音的“活化石”,还是闽南地方的独特风韵,都值得我们传习、体认、践行。

一位民乐作曲专业的同学则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