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建国后,地处山西北部边陲的晋西北农民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原雁北行政公署,雁北地委辖下平鲁县西北山区有个只泥泉公社(乡)韭菜庄村活跃着一支踢鼓秧歌剧团,他们敲起得胜鼓,欢呼新时代,创造出奇迹般的故事:
文化的穿透力是无法想象的。可直达骨髓,融入血液。至今这个山村踢鼓秧歌剧团给我留下的印象难以忘怀。当时的参加者旁观者,有的作古。现大都七、八十岁,每每说起这段往事,大都滔滔不绝,兴奋不已,人们的音容相貌挥之不去,整整伴随了我们一生,现谨以拙笔记录一二。
韭菜庄村在内外长城的结合处,旧属山西朔县隶辖,共和国建立初,划入平鲁县(区)版图,抗日战争时期是朔县县政府临时常驻堡垒村。(作者的祖父尹存礼是抗日时期只泥泉惨难的幸存者之一,堂前曾是朔县县长宇洪的办公室,.1月——.10月。原朔县战地动员会主任康世恩副总理住过,康副总理妻子是朔县利民堡人杨华甫)。这里沟壑纵横,用水难,行路难是抗日战争晋西北根据地的腹地,西北距偏关县老营贾堡30、40华里,西紧连一个叫教子沟的偏关县辖村(那是杨家将的幼儿园,西一千米处有遗址杨家堡)南是消失的南泉寺、大黄沟村,东邻清泉寺,距井坪镇(平鲁县城)三十七公里。北是只泥泉村,坐落在群山耸崛的窑峁山腰。
这个村庄有俩千多亩土地和四五座山峰、供人们耕种和放牧、以及索取其他生活用品(柴火、药材等)。耕作的粮食品种很多,有几十种:莜麦、小麦、洋麦、荞麦、苦荞麦、土豆、糜、黍(其中有红,黑,白等各色品种)豌豆、黑豆、扁豆、红豆等。油料作物有胡麻、黄芥、臭芥、以及甜菜。还有白菜、蔓菁等。山上的药材很多:秦艽、茵陈、防风、柴胡、知母、甘草、大黄等。海拔在米左右,从沟到山垂直距离有多米,各类植物从温带到凉带繁杂数多。野生动物有狼、狐、褐马鸡、石鸡等。记忆中植被破坏严重,近几十年栽种树木很多。
韭菜庄村居住尹、王、刘、茹(以笔画为序)四姓村民,尹氏在该村居住十三代人,最早的是尹寄生和他的儿辈及尹怀德、尹怀玉、尹怀珠、尹怀义四兄弟,寄生是尹元进的孙辈,尹昨昭的儿辈,上祖是江苏洪泽湖畔的盱眙人,由于尹兴跟随朱元璋起义,因功得官,明朝一世为朔州世袭镇抚等职,朔县花园街尹翰臣和尹武功同为尹兴十八世孙,至今居住约三百八十年。王姓在韭菜庄村居住在尹氏之后,王家是年王孝购买尹启华一犋半牛地,在这个村立业。刘姓为俩门,一为尹元进八世孙尹武功五儿一女,一女嫁刘后,搬回该村与哥弟同住即刘耀华他们。另一刘姓与尹氏有姻缘关系,从哪迁来不详。另一茹姓是近代逃荒老人们一担担的娃娃,约年来到这个村,叫茹信(后人茹丕烈从小参加八路军官至团级。茹明,革命残废军人),后买地置业迅速发展,光景直线上好,很有心计的一门人。
尹王俩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革命先烈牺牲,井坪李林烈士陵园,塞北烈士陵园有名即尹进明,年陕西清涧县战斗牺牲,母亲是东昌峪寺儿沟陈氏,尹存信长子。王进礼牺牲在内蒙已是连长。四个姓多口人,50多户人家相处和谐,齐头并进。反乱天年,抗战期间,尹兴二十世孙尹存信把银元埋在地里一罐,让王家老人一脚踩到,分毫不动,捎话让尹存信“看一看再埋一下”。可见人们的关系纯正高尚。
全村年文革前夕58户人家,王姓5户、刘姓6户、茹姓5户,其余都是尹姓。建国后村党支部书记有:尹茂恒、刘爱、尹丕成、尹弟士、尹进茂、尹丕吉、刘银山、尹举刚、尹鸿武等。据资料查实尹进宝(-谈古论政事业性人物,崇尚孙文)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韭菜庄第一人和第一任党小组长,韭菜庄再往前推,居住的人为许姓、董姓和成姓,因村庙的小钟有记载(大炼钢铁时回炉)和村里地名可证,有董家沟,董家塌等。
全村共多人,要成立剧团,由于风俗社会原因,女性一律不参加。加上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限制,人员可见紧张,文场最少琴师2名(板胡,二胡)吹笛、打梆共4人。武场有鼓司、打锣,拍镲也得4人。上午踢鼓子,全场头队二队并拉花后架共14人,加上鼓道至少19人。韭菜庄秧歌的鼓司是三闹年(尹丕绪)琴师鼓司都能做的是尹日明(乡医院院长健在)拉二胡的是原喜子(尹进仁赴朝参战残废军人)吹笛子的是尹进美(大蜜子)。他们各持技艺互相配合,平时苦练,克服物资奇缺,经济匮乏,钱囊羞涩的困难。开始练琴,尹进仁连个二胡都买不起,自己动手制作,用榆木壳壳刻,可见酷爱和执着。
这里边有很多可敬的小故事;唱戏没有细鼓子,是当时已在外工作当双合城矿长,后任电业局局长的王兴给买的。踢鼓子的胡须是在辽宁抚顺当团长的茹丕烈给邮寄回来的。起秧歌装箱子上布施(集资),每户二斤胡油。
演出剧目有《杀楼》,梁山戏。宋江与梁山的信件被阎婆惜拿着,千求万告不给怕败露杀之。有尹茂恒扮演宋江,扮相到位受到各地赞扬,曾在下称沟村演出的佳话。被《天南地北平鲁人》一书中收入。《花亭》是尹富国扮演主角,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唱的悠扬铿锵,夜间在山村上空回转,十分惬意。《丁山打雁》由尹进良(建国前退伍军人)和刘清主演,唐朝薛仁贵东征高丽,还朝在汾河湾父子相遇,不识。发生天大误会。一般下午演出,尹进良威猛阳刚。刘清男扮女装,演的惟妙惟肖,千娇万媚,笑如牡丹盛开,哭如海棠带雨,款移碎步,亦娇亦泼,很合剧情。教育人们不要嫉贤妒能否则害人害己。台下一片喝彩。文革后他迁居另山、碳窑背。还到内蒙韭菜庄教秧歌当师傅。还有《牧羊圈》朱成登锦衣还乡,老母媳妇沿街乞讨,其中“打碗”一节我父尹进珠(又名海旺.07.16——.04.09元进公十世孙,尹存礼长子,曾为八路军往绿固(音)送公粮抬担架支前模范)。饰老母,两句台词。还是尹富国演朱成登,人人都得上场,人尽其才其用。《走山》明朝反腐戏,由尹丕成演老曹夫、王进璧演曹玉莲,前者架势抬手顿脚就似班科。王进璧的曹小姐男扮女装端庄秀丽,表现了落难逃路,但拿捏的不失大家贵妇身份十分到位,不知怎么悟出来的。《泥窑》是刘清与尹进玉合演的拿手戏。这个剧目以秧歌戏的形式曾于年由朔城区演进了中南海,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手叫好。朔城区城墙公园有剧情铜质雕塑。说的是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恭谦未篡时,得手后凶相毕露,刘秀落难,被烧砖瓦的尹氏兄妹搭救,为东汉开基创业复兴立下大功。生活气息浓厚,特别是结尾,亦歌亦舞的《珍珠倒卷帘》吐珠引典,是《东周列国志》的浓缩版。告诉教育人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尹灵花(亦称尹玲花)也没想到他搭救的是皇帝刘秀。刘清、尹进玉演的娴熟老道达到了极致,享誉十里八乡。
由此我想到,大明一朝世袭朔州卫镇抚的先祖尹兴,江苏盱眙洪泽湖畔人。带领南军来到塞北雁门,把长江流域插秧劳作歌舞,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粗犷豪放的边关文化结合。“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合成创造了秧歌剧种。这剧中的尹灵花、尹生道是否与朔州明朝的尹兴后裔有关,让人们探讨去吧。
演出剧目还有:《九件衣》、《三复生》、《王小二赶脚》......等。
最鼎盛时节,韭菜庄村的秧歌剧团能连续演出五天大戏不重复,要知大戏还需配七八个小剧,大剧开场前的预热节目约半小时演出。剧团的经手(现叫团长)是尹存铭,他精明厚道,是核心人物之一。村里的智多星,抗战时期自然村村副,大小十几场戏,谁的台词忘了,上下接口,都要问他,能背下这么多剧目的所有台词,还要调节几十号人的关系,到外地演出还要负责外交,唱完戏的行头(衣帽穿戴道具)就他一人整理,井然有序。谁取啥衣饰道具如探囊取物。(一九七八年,解禁了古装戏,平鲁县剧团唱红的朱爱民来韭菜庄回购了大红蟒袍等饰物)。油彩的颜色,马鞭的个数,榆皮、胡油。(化妆卸妆用)也要早有准备,能领好一个剧团肯定能当好我们现机关一个主官领导。有一年正月初二后就到偏关神池一带演出,二月二还没回来,村里男丁不多,下乡干部急了,满山杏蕾泛红光,秧歌剧团回来。挣回一犋牛钱(能买俩头牛)干部们笑了。难怪偏关县老百姓惊叹:“这个小村村剧团演的戏比我们县剧团强多了”。
剧团前前后后请过几任师傅,最早的是双寨的王二老汉。最后一任是利民镇海子堰的豆腐旦(艺名)张振兴,能力水平上去了,他们不关心汤显祖和关汉卿,他们崇拜朔州大秧歌的兰花红(周元)和白俊英(白拐子)。知道认真。加上人们的勤学苦练,形成了气候。
韭菜庄村的剧团和一般的剧团不一样,他还有踢鼓子的项目,踢鼓子是一种主要用肢体语言表现的文艺形式,有点或接近体操、舞蹈、相扑、杂技、相声的表现形式,说的是梁山好汉携老带幼上山的情节,有大场子小场子之分,大场恢弘大气,气势壮观,男女表演,现向室内跳舞的方向演变,尹丕成,茹丕先、刘清、茹四、尹进良、刘明山、刘吉山、尹进玉等为主力演员。锣鼓一响,龙腾虎跃一般。小场子的尹进义,落毛场踢的很有趣。也先后请了好几任师傅,有双寨的侯创业,最后请了下井村师傅,阵势变化很大,接近平鲁井坪的技法。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