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快手大数据研究院与快手非遗学院联合发布《快手非遗生态报告》。记得在年快手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一千零一夜”晚会上,九位非遗短视频作者和当红明星一起亮相——抽象的“非遗”落实为台上的唢呐、麦秸画、面人郎、油纸伞等具象,很多人意识到,原来非遗在快手上如此受欢迎。
这份报告亦是一个窗口。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我们可以看见短视频和直播如何拓展传统非遗的生存空间和变现方式,它们不仅能活下去、火起来,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非遗作者也能收获更多尊敬,并生活得越来越好。
快手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
有记录,遗忘便能发生得慢一些。
很多人喜欢听相声,但同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民间说唱曲艺其实也是一项非遗。在快手上,相声正是热门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
其实,春天的清明节、夏天的赛龙舟、秋天的中秋月饼、冬天的查干湖冬捕;胡同里的四合院,小河上的木拱桥,家里的硬木家具,餐桌上的烤鸭、粽子、烧麦……流转的一年四季、日常的衣食住行,非遗就围绕在你我身边。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31日,快手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涵盖项。
只需一部手机,每个人就能随手记录下身边的非遗。京剧、苏绣、太极拳、秧歌、秦腔、豫剧、唢呐艺术、面人、相声、火把节、民间社火、灯会、庙会、琵琶艺术、赛龙舟、象棋、东北二人转、泥塑、紫檀雕刻、剪纸、挑花、彝族年、马戏等都是快手上的热门国家级非遗项目。快手女性用户最爱记录的非遗类型是京剧、剪纸、挑花;快手男性用户最爱记录的非遗类型是木雕、象棋、太极拳。
广场的角落里,60后更爱拍抖空竹,70后更爱拍沧州武术,80后更爱记录武当武术,90后和00后则更爱记录少林功夫。民间舞蹈类的非遗短视频方面,00后更爱拍英歌,90后更爱拍龙舞,80后更爱拍腰鼓,70后则更爱拍秧歌。最爱发布糖塑视频的群体是新一线城市的70后和80后——或许,糖塑是他们童年里最喜爱的甜。
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的记录成为日常,也让非遗的触达更加广泛。在快手,京剧是作者数和观众数最多的非遗戏剧短视频类型。年8月,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快手联合国家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推出《京剧的夏天》专题栏目,全国16家京剧院团参与,通过直播呈现京剧精品,2小时的直播,总观看量便达到近万,点赞量超万。传统剧、现代京剧、新编剧目,多样剧目同时满足了年轻观众和资深戏迷的需求。同时,快手上还汇聚了多家非遗相关的文艺机构。
除此,快手用户最爱发布的非遗戏剧类型还有秦腔、越调、黄梅戏、豫剧、乱弹、二人台、川剧、越剧、晋剧等。
非遗年轻化:琵琶、面人、昆曲等备受90、00后喜爱
“没有不酷的非遗项目,只有不酷的非遗传承人。”95后男孩郎佳子彧这样说。除了北京大学研究生,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出身面塑世家的非遗传承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面塑作品也带上了年轻人的趣味:既有哆啦A梦、哪吒等形象,也有少女歌手“碧梨”、NBA球员林书豪等文体界明星,还有这个男孩心爱的限量版球鞋。
果不其然,郎佳子彧让面塑在年轻人中“出圈”了。与同样来自北京面塑世家、如今已62岁的艺术家萧占行相比,郎佳子彧的快手粉丝中00后占比最高,萧占行粉丝中比例最高的群体是80后。
这并不是个例。就昆曲而言,在所有年龄段的快手用户中,00后的发布偏好度是最高的,其次是90后。音乐类非遗中,“琵琶”更受90后、00后作者喜爱,而70后、80后作者更爱记录“古琴”;美术类非遗中,90后、00后更爱发布“面人”相关短视频,60后、70后则更爱发布“金石篆刻”相关短视频。
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传承家乡非遗。90后羌族姑娘张居悦回乡创业,召集60多位当地妇女制作羌绣创意产品,让大家居家灵活就业之余共同致富;95后苗族大学生潘雪在毕业后选择回乡学习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打造出一款款兼具民族风情与时尚的精美首饰;80后女孩杨丽丽回乡学习麦秸画非遗技艺,开设工作室年入百万元,还培训30多位贫困村民及残障人士制作麦秸画,帮助他们人均月收入增加近千元。
非遗变现:快手非遗课程作者中80后最多,三线城市作者收入占比最高
传承难、变现难,是非遗人的两大困境,而短视频和直播正在改变这一处境。
唢呐演奏家陈力宝,在快手开设“百鸟朝凤”的吹奏教学课程,据悉,上过这门课的用户已经超过人,年龄最大的学员72岁,最小的仅有5岁。同时,他还在快手卖出超过0把唢呐。
报告显示,快手非遗相关课程作者中,80后最多,其次是70后和90后;一线城市老师售出的非遗课程最多。几代人相比,大家都偏好开设曲艺、传统美术类非遗课程;相较而言,60后、70后用户开设传统体育类非遗课程的偏好度更高,90后、00后用户开设美食类非遗课程的偏好度更高。从单价1元的“秦腔板胡简谱练习”,到单价元的“山西绛州鼓乐教学”,同样有快手用户为知识买单。数据显示,在各等级城市的快手非遗课程作者中,三线城市作者收入占比最高,达27%。
非遗艺术产品化和市场化,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大有可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正在改变。
“建窑”——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盏更是皇室御用的珍稀茶器。由于历史变迁,这门烧制技术曾失传八百多年;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才开始恢复这门技艺。而现在,快手正记录着建盏拉胚、上釉、烧制的全过程,还让小小茶盏通过“快手小店”走入更多人家,非遗传承人也由此获得丰厚收入:快手用户“宋缘茶盏”在快手售卖自家烧制的建盏,仅年9月,其快手电商GMV便达到34.1万元。
快手用户“泥巴哥”朱付军,是河南浚县非遗泥塑技艺的传承人。他所在的杨玘屯村,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泥塑手艺人。两年来,借助短视频的力量,他帮助手艺人们卖出泥塑10万件,销售额约万元。
除此,入驻快手的MCN同样在以更系统化、商业化的方式助力非遗艺术传播,让非遗传承人们获得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