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自问世,其初衷就是为我国梆子戏之鼻祖秦腔伴奏的。有人曾称其为“秦胡”。随着秦腔艺术的影响与传播,在我国北方,梆子剧种蓬勃兴起,板胡也随之广为流传,成为梆子系统各剧种的主奏乐器。发展至今,板胡始终占据着梆子戏的主要位置,成为梆子戏乐队中的首席领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说“陕西乃板胡发祥之地”,我看不足为过。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人们喜爱板胡已达痴迷的程度,板胡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专业或者是业余,不管是戏曲或者是歌舞,不论殿堂与广场,不分职业与阶层,只要是文化娱乐活动,无不呈现板胡的身影,随处可听到板胡的声音。板胡同人们之间已成为水乳交融的文化现象,息息不可分割。这一现象,在陕西农村尤甚,其平民化,群众性的特点更显突出。如果说这种现象象征着“陕西乃板胡之乡”,我看也恰如其分,不无道理。
“秦派”板胡成长在秦地这块神奇的沃土,吸哺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滋养,感应着中华人类文明摇篮的灵气,于其说这是一种机运,不如说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近水楼台,得天独厚。
“秦派”板胡艺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时,而是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几代同仁的不懈努力,通过长期艺术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在乐器改良、曲目积累、理论总结、人才培养、社会传播、群众辅导等方面,逐渐得以成熟,形成了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艺术流派。是我国民族音乐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绽放着诱人的异彩。
“秦派”板胡高亢洪亮、激昂慷慨、大气豪放、粗犷中有细腻、刚阳中见柔情,有极强的震撼力,激发人的意志,撼动人的心灵。具有人性化的艺术魅力,生活情趣丰富,乡土气息浓郁,切近人民、切近生活、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喜闻乐见、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秦派”板胡的形成是一个值得娇傲的光辉厉程,它的每一步履都开创了“中国第一”的典型事例。创造了“秦派”板胡艺术的奇迹与辉煌。
一、“秦派”板胡的奠基人——荆生彦
“秦派”板胡的前身是给秦腔伴奏的乐器“胡呼”即“秦胡”,“秦胡”以硬木为杆,体园头方,方头上刻有弦槽,置两个弦軫,琴杆下端装一葫芦状的共鸣箱,箱体前面匏面,沾一块发音薄桐木板,直径约10厘米,箱体后面雕刻出音窗孔。用竹片或细竹做弓,系马尾擦弦发音。
长期以来,艺人们一直试图对“秦胡”于以改造,使其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然而,他们的改革均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产生理想的效果。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著名琴师荆生彦,以他超人的聪明才智,对“秦胡”进行了彻底的改良,他首先加长了琴杆的长度,又提升了腰码的高度,使琴弦张力加强,一下子就增大了音量,琴声变得洪亮高亢。随后,他又用倒换把位的方法,从传统的第一把位倒换到第二把位演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这一方法把“秦胡”的音域扩展到一个半八度,拓开了“秦胡”最有效的音区。美化了“秦胡”的音色,使旋律的幅度加宽,富有了张力,大大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与前者相比,可以说这是一次脱胎换骨具有里程碑式的改变。荆生彦先生还创造性的发明了“搂弦”演奏法和“泛滑”演奏法。这两种技法,迄今已成为秦腔板胡最富个性的代表性技法。也是秦风音乐演奏的典型技法,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荆生彦先生还把琴弓的弧度缩小,提高弓子的灵活性,等等,这一系列改进,无疑是“秦胡”的一场革命,从本质上改变了“秦胡”的现状,别开了生面。荆生彦先生不愧为秦腔板胡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琴师,为秦腔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但赋予了板胡新的生命力,也为后来“秦派”板胡艺术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板胡独奏第一人——张长城
张长城先生,陕西渭南人,中音板胡大师,“秦派”板胡首席创立人。张长城先生自幼酷爱板胡,可以说简直是`一位天才。他的降世,似乎就是为板胡而生。少年时期,由于视力高度近视,家人为他选择了板胡这一职业,并投师求教于著名琴师荆生彦先生,从此他的人生就同板胡结下了不解之缘。常言说;名师出高徒。长城以他超凡的灵性和刻苦,很快赢得了老师的赏识,数年的学习,使他很快掌握了板胡较复杂的技能。西安解放以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从此便走上了专业文艺工作的道路。成为一名专业的板胡演奏员。年,在一次晚会上他把用于为秦腔伴奏的“胡呼”搬上了音乐舞台,演奏了大家熟悉的陕西民歌《绣荷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博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这使他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就是这一首《绣荷包》,掀开了板胡崭新的一页,使板胡从戏曲乐队走进了音乐的殿堂,登上了音乐独奏的舞台,开创了板胡的新途径,为中国民乐又添新彩,绽放新蕾。从此,张长城先生便成为中国板胡独奏的第一人。为“秦派”板胡的创立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
为了使板胡更好的适应独奏需要,他与原野,王瑞檀等同仁,共同研究,对板胡再次进行全方位的改良,这是继荆生彦之后,板胡的第二次革命。他把葫芦形共鸣箱改用椭圆形共鸣箱,使板胡发音纯正而浑厚,改木弦軫为铜制机械弦軫,使定弦方便而不跑弦,改丝弦为钢弦,以增强板胡发音的亮度,改用扁型马尾弓,以便发音饱满扎实,又方便演奏和弦,增加底托以使持琴更加平衡稳当。他的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板胡的功能与艺术效果,使人大开眼界。也就是由于他的改良,从此板胡得以基本规范定型。迄今,我们所用之“中音板胡”,即保持着这一基本型状。
张长城先生不单潜心于乐器的改革,同时在演奏技法上他也吸取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等其它弓弦乐器的特点,以丰富板胡的技巧。在传统一、二把位演奏的基础上扩展到三、四、五把位,拓宽音域到三个八度。还创造了拨弦,弹弦与双音和弦的技巧,大大的提高了板胡的艺术表现力,使人耳目一新。他曾随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年与年他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亚非联欢节,世青联欢节均荣获了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是国家的骄傲,也是“秦派”板胡的骄傲。
应当指出,这一时期的张长城先生并非是孤军奋斗,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郭富团、原野、王瑞檀、孙尔敏等著名板胡艺术家们,他们也在各自的工作中,为“秦派”板胡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样值得赞誉。
三、中国第一首板胡协奏曲与郭富团
郭富团、陕西户县人,在西南军区后勤部文工团任板胡演奏员。为了参加西南军区文艺汇演,他用秦腔音乐中的曲牌,编创了板胡协奏曲《秦腔牌曲》(惯称“秦腔曲牌”),并用民族管弦乐队协奏。乐曲一出笼,就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反响,很快就在全国流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秦派”板胡的代表作品。也是解放后中国民族器乐的经典之作。五十多年来久演不衰。
“秦腔曲牌”是一首板胡协奏曲,作者选用了秦腔音乐中的《滚板头》《跳门坎》《杀妲己》《永寿庵》《开柜箱》《游弦》等曲牌编串而成。情绪激昂慷慨,刚毅豪放,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旋律优美动听,使人陶醉。乐曲属多段结构。全曲共分引子、慢板、中板、花彩、快板等五个部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乡土气息浓郁,秦地风韵淳厚。集秦风、秦韵、秦貌、秦人为一体;象一幅秦川人文的“画卷”,更是一首关中风情的“音诗”,从乐曲中使人们真正感受到西北黄土高原壮丽风光,更使人们体会到西北汉子粗犷纯朴、憨厚诚恳的品德。
《秦腔曲牌》是“秦派”板胡代表性的保留作品,它的影响对“秦派”板胡曲目的创作以及音乐风格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