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条小凳看大戏
散文张满玉
年9月4日晚上,闻喜县道北社区篮球场演戏,眉户剧《第一书记》
7点左右,居民们陆续走进剧场,刚到7:30,“达!达!”打板师傅挥起板锤,敲响了开场啰鼓第一锤。
“达达呛!达达呛!达呛!达呛!达达呛!”
“达达达达以达达!呛呛呛呛以呛呛!”
“……”
热闹激昂的开场锣鼓刚一结束,柔和悦耳的轻音乐缓缓响起:笛子、二胡、板胡、三弦、电子琴、小堤琴、大堤琴等各种轻乐器齐上阵,在打板师傅的指挥下,轻重缓急,慢慢响起。随着柔和的轻音乐的节奏,后台响起了女声小合唱:
“春风杨柳万千条,党的教导要记牢;
党群干部齐上阵,建设美丽新农村……”
伴着小合唱的歌声,舞台上出现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男的是乡镇领导,女的就是今晚的主角一第一书记李春风,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到杏花岭村,走马上任。
今晚这场大戏就是闻喜县群英眉户剧团,闻喜县文化惠民“百场演出下基层活动”中的一场演出。
舞台布置很简单,在篮球架上挂一幅底幕,上面写着:
闻喜县群英眉户剧团
闻喜县文化惠民
百场演出下基层活动
在地上铺一层深蓝色的地板革,就是一个临时戏台。右边是文武场案坐在一起,便于指挥,左边是音响,字幕操作间。台前两侧各放一个音箱,一个脚手架,吊下两条白布便是字幕。
剧场次序非常好,居民自带小凳,有高的,有低的,各自找准位置,互不影响,我去的有点迟,带的小凳子有点低,征得身后观众的同意后,坐在最前面,台面与观众也就是三、四米远。中间没有小孩走动,没有人喧哗,大人们都在聚精会神看大戏,对演员的精彩表演,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面对观众的鼓励,演员越唱越带劲,观众越看越入戏。
李春风来到杏花岭村,首先召开党员干部会,研究规划村里的发展蓝图。当下重点是修渠引水灌农田,解决农田缺水问题。在村后边“龙条岗”中间凿开一个口子把岗外的泉水引到村里来,开岭修渠,引水浇地,造富一方是当务之急。
十年前,李春风的父亲,在杏花岭村下乡,曾带领群众开岭修渠,因工地出现塌方事故,造成一死一伤,死的是刘老汉的儿子,伤的是刘春风的父亲,因此事故的发生,
工程隔浅。
十年后,女继父业,再次带领群众开岭修渠引水浇地。她想方设法向县里要项目,向省农科院要技术,省农科院培育了红杏新品种,县上把这个项目的实验田及栽培技术全部放在杏花岭村。前景,三年后全民致富,户户脱贫,村民们欢欣鼓舞,群情激昂!准备大干一场。
……
头戴黄帽舞银锨;
汗流浃背湿衣衫。
机器轰鸣人大干;
千军万马战犹酣。
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机械工程队的推土机,挖掘机突然不响了,停工了。李书记马上叫来工程队的队长问明为啥停工?队长说:“两个月工程钱没给,马上过年了,工人要工资,没办法只好停工”。李书说“这件事我想办法解决”。
“什么时候钱到位,立马开工”。
“下午6点钟前钱就到位,但你们必须马上开工”。
“好,马上开工”。
工人走了,机器又响起来了。李春风着急啦!怎么办?从哪儿去弄钱?最让观众感动的是:遇到困难,她没有向县上要钱,没有让群众摊钱,没有让群众捐款,凑钱。而是一个电话直接打给老公。
“老公,……”哭着说不下去了。
“春风!有事吗?怎厶不说话?”
“我……”哽咽着
“有什么事?你说”
“借我点钱,……”
“借钱干啥用?”
“我这里有点急事……”
“不行啊!春风,你知道,咱家这点钱是准备年前买小车用的,你用了,这小车就买不成了。”
“我急用,买小车的事往后推一推嘛!”
“还推?不行,上次为了公家的事,你急用钱,买车推迟了一年,这次,好不容易攒够了钱,你又急用,到底推到什么时候?”
“行啦!不用啦!买你的小车去,过年回家,你一个人回去,看你的爸妈,我和孩子不回去啦!”说完,李春风生气地挂了电话。
“别生气啦!钱给你还不行吗?”原来李春风的老公就在她身后,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李春风。此时,李春风惊喜万分,抹干眼泪,上去就是一个拥抱!
杏花岭村的水渠通水了,新品种红杏丰收了,村民收益啦!台上台下一片欢呼声!
演员谢幂啦!观众不肯离去,
演员再次谢幂!观众依依不舍,不时回头观望。
“唱得好!”
“那个男装女扮的演员唱得好!”
“什么?演刘老汉的演员是女的?没看出来。”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