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一个七旬老人的艺术追求
梁浩杰
在新野县城门朝南的一个上书“艺人之家”的门店里,屋内琳琅满屋,挂满了各种乐器,到访的当天,71岁的尚宗义先生坐在一张小方桌前,手拿一把曲胡,洋洋得意地拉着,他手里的曲胡是自己捣鼓出来的,灵透绵柔音质,锃亮的抛光,精巧的雕工,不单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件高档工艺珍品。让人听起来心驰神往,如痴如醉,就似白居易《听夜筝有感》中描写的:“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拉到天明亦任君”。
初识尚宗义老人,虽然已七十多岁,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行动迟缓,老态龙钟,而是说话办事利利索索,风风火火。经过接触了解到,尚宗义老人是一个刻苦勤奋的人。因为喜爱音乐,自己从一个爱好者到制作者,并且制作的乐器非常成功,制作的曲胡、板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个音乐爱好者,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手好木工活,并兼钳工、车工、水电工、多种手艺,虽貌不出众,忠厚朴实、却透着灵气、秀气、才气是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尚宗义老人的童年生活是艰辛的,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又是台属身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不能求学,不能工作。尚宗义老人从小发愤图强,努力自学,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帮工干活,学泥瓦匠、木工,由于勤于钻研,练就了一手好木工活,除了会制作一般家用的各种家具,还能制作高精细的机器配件、模具等。后来为了生计养家糊口,拉起了一班人,干起了建筑,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尚宗义先生的建筑业绩如日中天,为新野这个古老的县城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使破旧的小古城呈现了新的勃勃生机,上级有关领导也多次给予尚宗义先生以表彰和鼓励,并在90年代被当选为南阳市政协委员,新野县政协委员等,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建筑人才,为新野的经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暮年,该是享福的时候了,看到别人拉弦唱戏,又勾起了尚宗义先生的音乐梦,青少年时期对音乐的渴求又重新在这位老人的心中燃起了火光,他又找出了已经尘封多年的板胡、二胡认真地研习起来,在研习的过程中,他越来越不满足原来的旧乐器,感到原来的板胡、二胡的音质、音量,都不那么入耳,外型上也不美观,他又走访了社会上的乐器爱好者,从专业演奏人员,到业务爱好者,研究了他们的乐器,不是音量不好,便是音韵不入耳,有的音高韵窄,有的音囊而不灵透,瓢大发音低沉而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传统的板胡、曲胡外形也不美观,缺乏艺术观赏价值,这个具有创新意识的老人就萌发了改造制作新型乐器的念头。王朋彦老师也适时地给予他鼓励说:你的木工手艺那么精,制作个乐器能不容易吗?他首先购置了车床、刨床、钻床、电磨工具等,搞起了一个小型加工车间。就这样他开始了民族乐器的制作和维修,做出了新的自己的称心如意的曲胡、板胡。
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尚宗义先生开始制作的乐器,也存在很多不足,经过他无数次的反复钻研,工艺上的认真细致的改进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得到了乐器爱好者的好评。
板胡是由琴杆和瓢组成的,主要发音部位是在瓢上,传统的板胡瓢是用椰子壳作成的,这种东西来源少、价格高,且大小不能选择,因是天然长成的,长多大就多大,壁长多厚就多厚,不容易改变,具有创新意识的尚老先生就广开思路,他想不用椰子壳,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椰子壳,能行吗?他就选用了南竹,先做成弧形条状块,再做成类似椰子壳的形状代替了椰子壳,而做成了板胡瓢,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外形上还真看不出是竹子做成的,为了解决音质的厚度和柔度,他又用红木、檀木等上等木料加工成弧形条状块,再组合成板胡瓢。同样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使板胡的制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广开了原材料之路又使音韵清亮,灵透中带有音质的厚度与宽度,使板胡爱好者,赞口不绝。
曲胡是由琴杆和琴筒以及弦柚、弓子等组成的,传统的曲胡筒是由八块条状平板贴合成筒,箍上蛇皮而成的,琴杆也缺乏弧度和线条工艺、简单、粗糙、而不美观,尚宗义先生在制作曲胡中,广泛征求了曲胡爱好者的意见,在曲胡的结构上,外形上下了一番功夫,在琴头上改变了过去的平面、卷曲,且窄小的形状,放大了尺寸,加大了弧度和卷曲度,在平面上增加了凹面和线条,在琴筒上增加了线条工艺,改变条状块的外观,增加线条美和工艺性点缀。又把雕刻工艺用于曲胡制作上,自筹资金购买了电脑雕刻机,在八块条状木块上雕刻了花纹图案以及篆字图案等,使雕花曲胡这一精美乐器呈现于社会,引起了爱好者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