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评剧是民间地方戏,是我国五大戏曲之一,被

来源:板胡 时间:2023/11/24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disease.39.net/bjzkbdf/230927/t8go91r.html
评剧,俗称“蹦蹦戏”“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等,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区较为流行的民间地方戏,也是我国五大戏曲之一,被评为全国第二大戏曲,仅次于京剧。它源于清末河北滦县地区的小曲“对口莲花落”,“评剧”这一称谓,则源于上海的一个广告词,其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对口莲花落阶段、拆出阶段、奉天落子阶段、唐山落子阶段以及评剧阶段。在清嘉庆时期,曾流行于滦县、三河、宝坻等地的农村,是多在逢年过节或赶集、上庙的时候,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演唱的一种自编自演的民间娱乐形式。其演出形式分为“单板”和“对口”两种,已经发展为彩妆,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较成熟。因受到东北流行的二人转的影响,对口莲花落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将“对口”唱、白拆开,将长篇的故事分成场次,把原来第三人称的叙述变为第一人称的表演……由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对口莲花落的拆出阶段。落子艺人张化文、成兆才、金菊花等人进入“北平禁地”,演出《开店》《乌龙院》《鬼扯腿》等,从此“平腔梆子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警世戏社的部分艺人应邀赴营口、长春、哈尔滨等地演出后,再次赢得外地观众的热烈欢迎,由此得名“奉天落子”。年左右,大批落子艺人涌向南方,在杭州、南京、重庆、上海等地演出。为了迎合观众,艺人们都针对性地对剧目加以改进,或针对性地选择表演剧目。其中,在上海所表演的剧目因大多都有“评古论今”之意,上海报纸广告中,便以“评剧”称之。从此,落子戏改称为“评剧”。评剧的角色最初很简单,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发展为“对口戏”后,角色有了自己的名称:旦和丑。旦角称“上装”,身着彩装,穿裙袄或彩裤褂,手拿折扇或手帕;丑角称“下装”,一般头戴毡帽或包头巾,身穿茶衣,配腰包,手拿竹板或霸王鞭。到了“三小戏”后,增加了生角。最后,也逐渐形成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评剧用各种伴奏乐器增强其音乐美感。评剧的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其中,文场的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武场的伴奏乐器有板鼓、梆子、锣、擦等。它的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冀东和京津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而形成的,抒情性强、流畅自然、乡土味浓是它的三个特点。不同流派有自己不同的唱腔特点,如白玉霜创造了中音的“白派”唱法,刘翠霞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爱莲君创造了疙瘩腔的“爱派”唱法,新凤霞创造了“新派”唱法。评剧表演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有着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评剧的表演包括“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其中最注重唱功。评剧的武功把式包括“耍镰刀”“耍锄头”“耍铲子”等。在全国各地的流传和演出中,在保留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不断改进,甚至积极吸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元素,因此不但有鲜明的本色风格,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生活化的特色。在其本色表现中,评剧以唱功取胜,在唱词上很大众化,浅显易懂,吐字清晰,使得观众听起来不费力。在表演上,形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得到城市和乡村观众的普遍喜爱。此外,评剧还积极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和程式中的优点,甚至还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所幸最后走回自己的主渠道,保留了本色,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改变。评剧以前的男角唱腔过于平凡,后来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受到观众的好评。评剧更鲜明的优点,就是善于表现生活,并能及时汲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如辛亥革命后,名角成兆才根据新闻事件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剧目,使得评剧更具有“评古论今”的特色和较强的现实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