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忽然有兴趣研究了沁县的音乐团,俗称王八,早就郁闷为啥叫王八,也多次询问过山西其他地区的艺人,才得知那便是八音会的俗称。上党八音会主要为吹奏类的唢呐、笙、口噙子、哑腔拉弹类的高音呼胡、中音呼胡、老呼胡、板胡、二胡、扬琴、二弦等打击类的老鼓、同鼓、扁鼓、手板、锣、梆子等。个人特喜欢笙的演奏,曾有幸听到过乔文亮老师笙演奏。
说到沁县王八,根据不完全统计和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有名称的乐队就有近70余家,从业人员有仅有余人,各家乐队相互合作,互相有活的话都叫上对方,八音会主要为红白事的办理上,各家办完事后村里人便会议论看谁家请的谁来演奏的。
吹奏曲目:
上党梆戏:五福堂选场
杀妻选段
初定中原选段
雁门关选段
上党落戏:灵堂计选段
﹤杨七娘选段
二进宫﹥选段
还有襄垣秧歌,沁源小调,上党二黄等
喜事上,近年来用的也比较少了,但我认为没有八音会的喜事好像缺少了什么,虽然我看来的只是白事上的低沉,喜事上的热情。见过的白事上,一把火,几样乐器,便成了他们熬到两三的必需品。我也不知道听谁说他们去演奏时会找磨盘和厕所角,具体原因我还是没问太清楚,也只能是提出疑问。
当年有着“沁县三多″的一些说法,就是“王八多、狗子多、一元车多等“,还有就是乌苏以前从来没王八,但后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多了部少,这也显示着这一行业的繁荣,作为农村盈利民间产业,一般的老板年收入在10万左右。不过近几年的发展也不是太好,一方面水平是层出不穷,好坏都有,演出也根据价位而定,艺术家年龄较大等等多方面原因。
年端午节前后,我认识了沁县贝霞演艺的负责人,可以算得上沁县女子唢呐第一人,演出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家乡人们喜爱,除了演艺外,她还在网络上直播,同样在端午网红游沁州活动中与我一同上台领奖。其他各家演艺团队也不断寻找新的出路。但我个人建议继续强化和保护八音会特色,发展新力量,加入流行元素,提升品牌及品质。广场舞建议退出演艺项目布知道可不可以,保护八音会,继续提升各乐团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