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图片 >> 正文 >> 正文

曲调缠绵回荡天山记有声名片新疆百

来源:板胡 时间:2023/3/26

牛皮纸封面、蜡板刻写、手写书名……王曰发手里6本纸面泛黄的手工线装书,述说着乡村小曲子的百年历史。

今年81岁的王曰发是原新疆呼图壁县曲子剧团退休职工,作为呼图壁县三大曲子世家之一的渭户王家传人,他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新疆曲子戏俗称小曲子,是新疆唯一的汉语系地方剧种,是新疆各族人民开发建设新疆的产物,也是新疆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

生于民间“户儿家”的戏

“从6岁跟父亲学拉二胡起,我就离不开曲子戏了。”王曰发家里珍藏着三件宝贝,一把爷爷传给他的三弦,一把父亲传给他的紫檀木四胡,还有一把他自己制作的板胡。

年,呼图壁县曲子剧团成立。作为剧团演奏员,当时王曰发和演员们每到一处,就分散吃住在老乡家,白天帮老乡干活,晚上在场院用推土机推出一个高台子,铺上几块毡片就是舞台。王曰发回忆说,每有演出,老乡就坐着毛驴车或拖拉机,从几十里外赶来看戏,从开场到戏散,都沉浸在浓郁的曲味中。演出结束,常有老乡拎着鸡、鸡蛋、瓜果,来找剧团的人拉家常。因此,新疆曲子戏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户儿家”的戏(户儿家是新疆过去对种田人家的称呼)。

年,王曰发退休后加入呼图壁县夕阳红曲子剧团。现在老人最大的乐趣就是训练团员,教唱腔,排练一些时代感强、反映新农村建设题材的新剧目。

年1月4日至8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连续播出5集《百年曲子丝路行》电视纪录片,将这一地方剧种推介给了全国观众,也让新疆小曲子有了更高的传唱度。

这部纪录片中的主角是窦永虎。走进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土古里村曲子艺人窦永虎家,朱红铁门,几间砖房,一棵百年老榆树倚在院角。

窦永虎是自治区高级民间艺术师,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代表性传承人,除了弹一手好三弦外,还会配调、编词。年,他组织成立了新疆首家由农民组成的新疆曲子剧团——芊惠源新疆曲子剧团,带动周边乡亲共同传唱小曲子。

新疆曲子最早记载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年)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中。书中描述:“酒楼数处,日日演剧。数钱买座,略似京师。”有“摇曳兰桡唱采莲”的灯船之戏,也有“遣户何奇能以楚声为艳曲,其红绫裤一阙,尤妖曼动魄”的记述。“采莲”“红绫裤”皆是小曲子曲牌名,可知当时小曲子的盛行。

王曰发介绍,新疆曲子本身就是融合了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戏剧种类,它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干弦为基础,吸收了西宁的俗曲、河州小调、东北秧歌二人转、回族的花儿、撒拉族的撒拉调、锡伯族的太平歌以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间曲调的曲子戏音乐太平令等多种文化元素。比如《致富带头人——巴合提汗》中,在乐器方面就加入了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维吾尔族的热瓦甫等。

生于斯,兴于斯。新疆曲子剧伴着醇香的奶茶和甘甜的瓜果,或激昂,或缠绵,唱出人生旅途的悲喜,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雄壮的天山脚下穿越百余年时光。

戈壁红柳“天下第一团”

业内把剧种稀有、唯一的剧团称为“天下第一团”。年,呼图壁县曲子剧团成立后,就被原文化部誉为“天下第一团”。

自成立以来,剧团克服重重困难,创作排演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共多出,足迹踏遍田间地头、厂矿学校,曾被原文化部授予“长期坚持上山下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县级剧团”光荣称号,被戏剧界专家和名人誉为“戈壁滩上的红柳”。

在传承传统剧目的同时,剧团收集、整理、记录并改编了多个剧目、首曲调。年,剧团改编的曲子剧《牧童与小姐》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新疆曲子剧。

“上世纪80年代,每次下乡演出,大家都抢着请我们去。还发生过两个乡群众为争抢剧团而打起来的事。”初创时就加入剧团的秦国祥回忆说,最红火的时候,剧团曾创下在一个乡镇连演24场的记录,观众最多的时候有多辆拖拉机聚集在台下,散场都得一个多小时。

年7月,呼图壁县曲子剧团上划自治州直管,更名为新疆曲子剧团。年,新疆曲子剧团与昌吉州民族歌舞剧团合并,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

现在,州艺术剧院每年演出新疆曲子剧余场,创作的新疆曲子现代戏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奖。

传承百年古韵

“一颗善良的心,温暖一群善良的人,累累石榴果,粒粒抱团亲……”舞台上大幕徐徐拉开,一棵几乎占满天幕的石榴树枝繁叶茂,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曲响彻剧场。这是年7月20日,州艺术剧院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会演原创新疆曲子戏《金子般的心》开场时的情景。

这是该剧院首次全部起用青年演员“挑大梁”演出的一部戏。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自治区都对新疆曲子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州新疆曲子剧团的成立,伴奏乐器逐步增加,音乐唱腔、表演形式等不断创新,传统曲牌有了新发展,新疆曲子也更富有生命力。

年,新疆曲子剧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被确定为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这几年,国家及自治区加大了对剧团的扶持力度,区、州财政拨款,为剧团所在的昌吉州艺术剧院先后建设了4个排练厅、1个小剧场,配备现代化演出设备,并借助国家“春雨工程”、戏曲人才培养“千人计划”不断扩大后备人才培养范围,还在呼图壁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开设新疆小曲子课程。

作为新疆曲子的重要传承地,呼图壁县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疆曲子发展的主题,开展了新疆曲子艺术展、曲子学术研究培训等多项活动。

呼图壁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郝宇杰介绍,小曲子或歌颂英雄,或宣传美德,或营造乡村和谐氛围,唱词健康向上,旋律高亢婉转、抑扬顿挫、余味悠长,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是广袤大西北特有的草根文化曲调,也是古老天山下激荡的泥土旋律。

呼图壁县文化馆馆长李霞介绍,新疆曲子在呼图壁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仅全县登记在册的新疆曲子剧团就有9个,各族团员有多人。如今,呼图壁县已连续举办八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全县经常演唱新疆曲子的群众有0多人。(刘茜马光元)(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