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是扬州所有园林中去的次数最多的一家。无他,与单位比邻。上班时,有时候中午吃过饭,兴之所至便会转进去逛一圈。
相比扬州众多盐商宅第式的私家园林,何园的区别很明显。这是官员退休后的养老所在。“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到扬州养老,何老先生的眼光,好极了。为了“养老”的主题,园主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最值得赞颂的,是“片石山房”的孤本绝作,还是退出红尘后的顿悟?镜花水月的设计,可圈可点。
何园,晚清第一名园
今天,不说这座园林最代表的四通八达的复道。那是被称为现代高速公路的雏形的回廊建筑。“复道”设计的目的,初衷很简单,连接园主人住房与家中儿女的房子,便于欣赏园中假山真水与当时难得一见的名贵花木等。
也不说园中的花窗。个园花窗为园林一绝。花窗有不同的造型。看花窗,是墙壁上的精美艺术品。透过花窗,世界、风景等,被分割成不一样的形状。与复道设计一样,花窗的设计具有最实用的意义。
过去,大户人家的小姐规矩颇多。简单来说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长的串联起来的复道,证明园主人已经有了“尊重”女儿的心。何家的女儿中,有一位跟着黄宾虹学画且很有成就。楼上有一间小展室,专门介绍了延请黄宾虹和女儿大气的山水画作品等的故事。
我不知道何家的女儿们读不读《烈女转》、《女儿经》之类的文字。在另一个女儿的闺房里看到,既有中西合璧的布置,也有钢琴壁炉等当时最时尚的东西。精致的花窗,是沟通内外世界的通道,像一幅幅画儿一样镶嵌在墙壁上,养眼养心。每一扇窗,就是一幅画。
水中央的戏台
复道环绕,中间是一方水池,间有大小不一样的假山石。夏天,水池里有睡莲与荷花,随风飘拂,满园都是清香气息。秋天,一头靠岸的假山中有一棵高大的红枫。枫叶斜斜伸向水中,红叶与游鱼媲美。
水中央没有伊人,有一座玲珑的戏台。花园里造戏台,扬州园林中只有何园唯一。扬州人喜欢听戏。今天东关街花局里恢复了一座古戏台,有声有色。扬州人嘴里张口就来的一句俗语是“大舞台的班子,了戏。”是说最晚一场的表演吗?
欣赏戏台,通常站在二楼复道,居高临下。在被称为“高速公路雏形”复道上走一遍很有意思。可以从不同远近、角度来观赏这个小戏台。戏台像一座方亭子,能满足二楼不同位置欣赏者的需求。
石涛孤品“片石山房”
对设计者来说,实用第一位。电视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一场的歌舞,就是在这座戏台完成。利用水的扩音功能,能将丝弦乐声的妙处,发挥到最完美。去过北京恭王府的人会记得里面的戏台。那里同样运用水的作用,在水里埋了几口不同大小的缸。
月下水边的洞箫,尤为“冷”。倘若无水,断没有如此效果。没有找到介绍,不知何家有没有养过戏班子。过去大家人家,有养戏班子的习惯。《红楼梦》里,详尽描写了从采买到教习、登台的小戏班子过程。虽说“人生如戏”,少不了有人“假戏真做”,惹出无数的痴怨之情。
用水,小说里也有描写。中秋节黛玉湘云联诗,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贾母会玩,让人在“凸碧堂”品笛,月下笛音袅袅,倍感凄清。两个孤儿湘云黛玉却找到“凹晶馆”,在天上月、水中月的映照下,共同联写了一首诗,写出了“寒塘度雀影、冷月葬诗魂”的悲凉谶作。
何园戏台,应该没有这么多故事。运用天然来扩音的水上舞台,楼上不同房间的主人们既能够欣赏演员的表演,也能够让演员“唱”的效果更加圆润嘹亮。
瘦西湖凫庄
众所周知,瘦西湖的凫庄,在五亭桥上看最美。凫庄犹如水面一直静伏不动的野鸭子,为瘦西湖水面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美。何园的戏台也是。在近处楼台,能看出是个戏台。转到远处看,便是亭子。因为美好的风景,停下脚步细细观赏。
一道婉转曲折的小石桥,通向戏台。大多数游客会在高处观赏,我们有时候则会进入到戏台里面坐一坐,感受戏如人生的瞬间。
戏台外面还有一圈,当是师傅们的场所。弦鼓锣镲,唱戏必不可少的伴奏。好的板胡,能让不是角的人,成为角。可惜没有机会,在何园戏台,听一次正宗的戏曲表演。“其间旦暮闻何物,呕哑嘲哳难为听”!
有一次遇到一位自娱自乐的高歌者,占据了戏台的中央。他唱的是道情,扬州地方小曲儿。只是他过于沉浸其中,忘了是大庭广众。那句“老渔翁”出口,便走了调。忍不住,有人笑了。他却有点不爽地看了一眼,继续!
遥想当年,假如何家的公子小姐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何如?
红枫与戏台
戏台的功能,就是唱戏。何家至今后人很多,瓜瓞绵绵。他们有过在扬州何园的全家大聚会。想来,戏台一定坐了正宗的何家小姐们。他们有没有想到一两百年前,前辈们一起欣赏咿咿呀呀、水袖漫卷的风采?
坐在戏台,最容易想起卞之琳的《断章》。谁是谁的风景?谁又是谁的演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