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图片 >> 正文 >> 正文

这个节日你过了吗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享

来源:板胡 时间:2022/9/28

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在河南省滑县大王庙景区,滑县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非遗购物节热闹举行。图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正月古庙会”的舞狮表演。(王子瑞摄)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县城道口镇依运河而生,因大运河而发展兴盛,黄河文明和运河文化相互浸润,交相辉映,孕育衍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游客观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表演。

目前,滑县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其中木版年画、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图为游客展示自己亲手印制的木版年画《富国裕民》。

滑县共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道口烧鸡制作技艺、万古羊肉卤制作技艺、秦氏绢艺、明氏正骨膏药、罗卷戏、禹氏米醋制作技艺、老粗布制作技艺、吹糖、黄塔膏药、黄氏膏药、竹马舞、道口正月古庙会、半朝銮驾等。图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氏绢艺”《蝈蝈白菜》。

滑县现在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项,另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8名。图为游客在挑选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孔氏手工绣鞋”。

滑县目前有木版年画博物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两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滑县大弦戏剧团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滑县木版年画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百旺道口大曲、红薯粉条加工坊、故道家纺中原棉手工技艺纺等3家滑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通过非遗普查,滑县共查出一般线索条,重要项目个。图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付氏泥陶”传承人付北正在演示雕塑技艺。“付氏泥陶”造型古朴,具有“黑如漆、红如霞、声如磬”的美称。

河南省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滑县非遗购物节上,“郭氏景泰蓝”吸引了网络直播爱好者。景泰蓝自元朝传入我国,已有多年历史。滑县的郭氏先人一直在北京明清官方作坊制作,经20代传人的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已形成郭氏独特的风格。

“李家乐器”吸引了网络直播爱好者。李家乐器源于清同治年间(年),李氏乐器已传承五代,历经余年,目前制品种类有板胡、二胡、二弦、四股弦、笙、唢呐、手板、绑子等。

武术爱好者表演非遗项目“字拳”。道口字拳,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传承了16代。据说,这种由汉字形意演化而出的武林拳术,是目前世上仅存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演员演唱今年春天编排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唱段。大平调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北部和东部、山东省的西南部、安徽省的北部、河北省的南部,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弦戏”演员演唱今年春天编排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唱段。大弦戏是流行于河南省滑县、濮阳县的地方传统戏剧,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演员演唱今年春天编排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唱段。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十多个省都有专业的豫剧团,是全国剧团最多的剧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爱好者在表演。太极拳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人强身健体最普及的拳种。

展示的一把“道口锡器”茶壶。道口锡器为道口镇著名传统手工业,在过去的地理教科书中被列为河南省名贵特产之一,在《中国地图册》中被列为河南省“著名传统产品,曾作为贡品进于清代宫廷。

免费教授剪纸技艺吸引了不少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