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博爱县鸿昌街道西庄村,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村里一年一度的传统集会,当地逢会有两个风俗习惯,一是村民们要赶集买酒买肉招待亲戚。图为村民毕启智(左一)和家人在准备午饭,招待亲朋好友。
庙会还有个风俗就是村民们在家门口看大戏。西庄村有个本土剧团--百花剧团,唱大戏的任务就落在大伙身上。图为百花剧团团长张香梅(左一)和团里的付长生(中)、毕启智(右一)商量庙会演出细节。团里的吕保金、王玉花等演员也经常为团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百花剧团成立于年,由村民张超牵头创办,演职人员来自周边十余个村庄的戏曲业余爱好者。图为七方村村民王小七在查看所织布匹上有无瑕疵。王小七是百花剧团的板胡师,也是团里的“头把弦”。百花剧团的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行业。
现任团长张香梅年进团,从跑龙套、当小兵做起,胆大、心细,缺角就上,人称“唱戏没人,快寻香梅”。图为张香梅在整理货物,她家里在后乔村开有一家汽车电器配件门市部。
百花剧团建团23年来,人员进进出出,目前全团还有50多人,其中演员30人,乐队20余人,最大演员77岁,最小的也有50岁。图为百花剧团的演员在西庄村委会排练节目。西庄村两委非常支持百花剧团的发展,专门腾出几间房让剧团排练。阴历三月初三,是村里一年一度的传统集会,村里要为村民们唱戏三天,剧团演职人员非常重视。
全团人员都是戏曲爱好者,纯业余,都是“土八路”出身,大部分都是在家务农的村民,是戏曲让大家走到一起。图为在西庄村,演出前,百花剧团的演员们在化妆。
百花剧团曾排演过《全水桥》《红云岗》《掩护》《酷情》《穆桂英下山》和《三更生死缘》等15部传统戏和连本戏,还有《小姑贤》《三子争父》等曲剧作品,每年演出四五十场。图为演出前,百花剧团的一名青衣在包大头。
送戏上山下乡、慰问敬老院、参与精准扶贫等义务演出,每逢演出只要有角色出演,很多人在忙也要来参加,大家都毫无怨言,为的是放不下戏曲这个心中的执念,还有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的这份信仰。图为演出前,“公主”在给“贵妃”整理“头脑”。
百花剧团演出前,“公主”(左一)和“西宫娘娘”(右一)帮助“正宫娘娘”整理妆容。
百花剧团纯手工打造,学生们用的文具盒加上瓶盖,就是自造的化妆盒。
在西庄村,演出前,乐队老师点燃松香滴在板胡上,好让板胡发出来的音质更加饱满。
一名校尉的扮演者在演出前打电话。
演出前,百花剧团的一名演员在制作抖音作品。
百花剧团的演员们正在为西庄村的村民们演出豫剧《三哭殿》。
村民们被百花剧团的精彩演出所吸引。观众们大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看戏对于老人们来说是情有独钟。
百花剧团的演员们演出豫剧《三哭殿》结束后的合影。穿上服装,配上道具,我就是权力无边的皇上、至高无上的皇后、武艺高强的大内侍卫。
百花剧团的演员们演出豫剧《三哭殿》结束后换上便装的合影。脱下戏服,我还是我,一名隐居市井的平民百姓,一名执着戏曲表演的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