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图片 >> 正文 >> 正文

庆阳唢呐能把人吹得喜气洋洋,也能把人吹得

来源:板胡 时间:2022/8/9
如何诊断是否是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26/5572694.html

原创:唐伊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

庆阳唢呐在明代就有流传,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从清代开始逐步成熟至民国达到兴盛。建国初又有了新的生机;“文革”期间却被当作“四旧”扫除,逐渐沉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部门开始修撰集成,进行挖掘抢救,陇东唢呐重新得到复苏;八十年代初至今为振兴变革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庆阳唢呐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实现了乐器规范化,演奏曲目统一化的目标,改变了过去“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状况,乐手们可以随意搭班,相互交流,提高了演奏技艺,以全新的姿态活跃在陇原大地。

庆阳唢呐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乡镇,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洪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二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扬;三是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与上述两种唢呐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陇东人的一生离不开礼俗、礼俗离不开唢呐。过满月要吹唢呐;过周岁要吹唢呐;结婚(出嫁)、庆寿要吹唢呐;丧葬、过三年都还要吹唢呐。仅在“娶嫁”这个礼俗活动中,唢呐运用的次数就达八次之多。其它人生礼俗及其社火、庙会等公共风俗活动中,唢呐手按程序起着导引作用,都在表演着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唢呐伴随着陇东人的礼俗活动,伴随陇东人的一生。因此,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在陇东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

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庆阳人过事(指红、白喜事)最讲究的是请全班子。所谓全班子,即人数由6~8人组成,由两支唢呐吹奏,伴以堂鼓、钧锣、小锣各一面,钹、小钗各一副的演奏;也有由一支小唢呐领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锣、小钗等组班演奏的。一般乐队成员都会演奏两件以上的乐器,可根据需要在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配。

庆阳唢呐融合民间文学、民间器乐、民间礼仪习俗、风土人情于一体,具有稀有珍贵的价值。唢呐艺术经历史融铸,形成了众多的优秀曲牌,主要有《壮元游街》《地里兔》《秋季生》《终难山》《刮地风》《大摆队》《鸭子拌嘴》《十里亭》《放风筝》《孟姜女》《哭颜回》《雁落沙滩》《苦龙哭海》等不下百种,欢快处让人不禁喜笑颜开,悲伤处使人难免珠泪滚滚。新中国成立后,唢呐艺人们又吸收改造了民歌,优秀的革命歌曲如《军民大生产》《拥军花鼓》等曲调,更加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

庆阳唢呐艺术的独特地域风格,不单是从曲牌音乐语汇的内在特征上表现出来,其演奏技巧的特殊指法和换气训练,与打击乐的密切配合,才构成了庆阳唢呐艺术的整体结构。在吹奏中,除少量的本调指法与六指调之外,大部分曲牌用杂凡调的指法吹奏。但在传统指法中,存在着“气顶音”,也就是依靠气息控制,在本音孔上吹出比本音高半音、全音甚至小三度的音。它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音色,显得粗犷淳朴,富有力度且有含蓄之感,很能体现出庆阳唢呐艺术意味的独特性。

庆阳唢呐曲牌世代流传,名目繁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约有曲牌多个,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委婉纤弱、有的情悲意哀、有的欢天喜地。那些平时与父老乡亲们一道,吆着犁地的牛,喊着秦腔或者民歌的汉子们,遇上红白喜事,放下手中的犁耙,拿上心爱的唢呐,叫上伙伴们一道组成了“吹手班子”。走到一家家喜庆或悲哭的院落,把事主家的感受和他对生命的情绪透过铜制的唢呐头,或雄宏苍凉,或细腻柔慢地吹向天空,吹到沟梁,吹进陇东人的耳膜,铺在他们那颤动了心田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