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峰峰老缸调的审美价值

来源:板胡 时间:2022/7/11
峰峰老缸调的审美价值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张家楼村,是一个依山的千余人口的村庄,为半封闭型,至今依然完美地保留下来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古老的民间戏种一老缸调,村民对它源于年代考证模糊,还没有详细传承说法,但它其形式中的唱、舞、说于一体的演出,不失为独树全国古老民间戏剧队伍中之一帜。

据笔者考证,该村离代表北方民间陶瓷窑系的彭城镇约3公里,应该与其丰富的陶瓷文化体系有着渊源的关系,因为彭城镇是中国大窑系一磁洲窑所在地(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工匠人有很多来自河南、山西、东北、山东等地,人等混杂,不免会把各地的传统文化带入磁州窑。张家楼村作为磁州窑主要的产瓷土村之一,尤其缸土最为优质。而其剧名中就掺有缸字更加证实了此剧种与其磁州窑有着密切的联系,截止目前,笔者调查此剧种在周围方圆百里内的大小村庄中还没有发现此类似剧种存在,所以这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得以在张家楼村保留下来,而且不断得以演出、完善、健康发展,实属罕见。

在去年的民俗普查中:我曾采访过该村的一位老缸调的主要演员陈德祥,我向他提出。磁州窑的大缸烧制匠人,一部分是来自山西、是否与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他回答说,他曾在山西当兵多年,仅发现山西运城地区约五十公里处的蒲州县有个蒲剧与其相似,但其形式的简洁、舞、乐调均没有老缸调完美,只是在调门的落声上,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乐谱演唱的变化地此老缸调少一半,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此剧种原有山西制缸人引进蒲剧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老缸调原本地演唱剧种,又吸收了山西剧种东北秧歌等优点,得以完成一个独立剧种的可能性,以至形成了现在的与其他剧种形式迥然不同的一面,具有了特殊的艺术价值。

一、场面热烈的形式美

老缸调作为一个民间剧种,受村大小、人数多少,演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现实的影响,有其曲折的发展过程,究其形式,有以下几个形式特点:

1、场面热烈,此剧种的演出形式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场面可大可小,三至五人和上百人都可演出,布场场面多以红绿黄为主,喜庆气氛浓郁剧多。

2、器乐简洁,该剧的演出主要乐器为板胡、二胡、横笛、梆子等。也可使用鼓板、笙、鼓等其他乐器。(尤其是近几年又试加了手风琴、电子琴、效果也极佳)。

3、演出气氛隆重,其剧演出,即在舞台上演出。又可在十字街头围圈打场演出,大部分演出以梆子开场,其扮演男女老少的各等角色一齐在老缸调乐曲中扭着出场,但其动作不完全雷同与其他秧歌种类,风格独特,旦、丑、青衣、老生等人都依照自己所扮角色,按其形象作各种动作,所扮饰物也不雷同。比如老人的扮演者,就手持烟袋锅,腰系带,边扭边作抽烟状。其他角色也都有不同表演,而且手法也变化多端,不是别的秧歌那样单调,即为十字步走8字重复,特别是在圆场打好后,开始演出,其剧目演出的最长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角色分类齐全,其声调为四句曲谱一直翻用、各类角色同用。易学易懂,乡土音浓重,群众都喜闻乐见,百听不厌,笔者在采访中,笔录下了一段曲调,足见此调声韵优美:

老缸调

1=F2/4

│││3│5-│

││i││1-│

│││││

││i56‖∶│5-∶‖

作为一个民间剧种类,该剧种行当齐全、也分旦、角、丑等行当,演出的文戏剧多,喜剧占很大成份,其演员的演出动作与河南豫剧基本雷同,服饰为当地民间服饰。

二、曲调、表层和内涵的崇高美

老缸调,不论从其的曲调和表层,还是内涵等的演出发展上都充分调动了一切形式的全部手段,来烘托其剧内涵的崇高美。

此曲调虽从表面上有其简洁的一面,但此调却能容纳和适应下象京剧、歌剧、豫剧、落子等大剧种所容纳的角色,演出剧情,形式却象一支文艺轻骑队伍,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是适应广大演员的剧目传承,几百年来,该村的村民90%以挖掘瓷土,煤炭为主,文学水平较低,但能仅靠口头传承,使这个古老的剧种得以流传下来,就足见此剧种美的魅力所在。特别是在四十年代华北土地改革的运动中,该村的老缸调剧团排演了现已闻名中外名剧《白毛女》,曾极大的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土地改革积极性,并多次被邀到方圆四十八村进行演出,观众成千上万,当时扮演杨白劳的一位杨姓老人,现在说起来,还激动不已,津津乐道,不由的哼起来老缸调。

老缸调作为戏剧,有其必然的教化民众的作用。所以其村的演员也都是该村的精华人物。不许沾染(大)烟、嫖、赌、偷等恶习,其组成形式在该村还一直保留着自愿、义务的习俗。当然,多少年,也使不少因缺少文化活动而又爱闯祸的鲁莽汉子,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老缸调剧团所演出的节目,自多年来,大都以表现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为主,近几十年来自编节目较有名气的作者为杨德俭(男,高小文化,77岁,一九九六年去世)。赵建亮(男,高中文化,一九六八年去世)。该剧团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有反映农家生活的《小英赶集》,反映公社化的有《半篮花生》,反映忆苦思甜的《血泪仇》、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卖箩筐》,反映自由婚姻的《都愿意》。

老缸调剧情的演出,处处展现出象它的名字一样的阳刚美,充分寄托了演员们的内柔外刚的气质和情思,四十年代以前,该剧演出中没有女演员,全部男女角色一律为男性扮演,影响较大的男扮演员有李立山、赵万芳等女角色中透着一种男性的刚性美,而且诙谐语言随口即出,使俗文化艺术化,起到了歌颂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

究其老缸调的剧目特点,是以自编节目为主,移植为次,剧情多为教育民众,尊老爱幼,搞好生产、反映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为主,剧多见轻喜剧,占主要成份,可惜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本来就留下的不多的文字传统节目材料,全部遗失。几个曾经着力整理老缸调史料的人员也相继去世,实为可惜。笔者在对老缸调考察中,发现老缸调在演也中,一直极少祭祀神类的歌舞及活动,我认为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民间小戏的高雅之处。特别是近年来,该村的村民又成立了老缸调剧团,演出了一些紧跟时代脉搏的小剧,深受群众的喜爱。

峰峰地区老缸调,作为民间戏剧中活化石,特别是九八年以来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和称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