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蔚县大秧歌为何也是我们张家口的瑰宝吕海

来源:板胡 时间:2023/12/4
白癜风用什么方法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01203/8458713.html
吕海峰话说,如果说起我们蔚县大秧歌,相信每一个蔚县人都非常自豪。因为,它堪称是我们张家口大地上的瑰宝。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蔚县大秧歌的由来。它诞生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北方一个相对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曾被郭沫若先生誉为“百花丛中一点红”。历经兴衰,传承不灭。流行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和山西省雁北、晋北地区。早期的蔚县秧歌是用“训调”(民歌)演唱,以“两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常在农村的“社火”中演出。蔚县秧歌早期的班社是以村为单位的季节性组织,作为“社火”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村“神诞社会”统一筹管,人员也只限本村村民,属一种自娱自乐式的纯业余团体。乃至如今,在蔚县仍然有多个此类的“社火”秧歌班。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则是蔚县北水泉镇南井头村的秧歌班,自清道光年间建班后,一直保留至今。当然,蔚县秧歌的最大特色就是和山西梆子非常相似。因为,它不仅吸收了山西梆子的袍带大戏,还借鉴了山西梆子的音乐体制。在唱腔中除保留了民歌体的“训调”外,还产生了由梆子声腔演变而来的各种板式。蔚县大秧歌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芝兰,女,汉族,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年5月,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蔚县秧歌角色齐全,剧目大约有二百余出,分红(老生)、黑(又分大花脸、二花脸)、生、旦、丑等行当。唱腔以蔚县方言演唱,多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发音方法。小生与旦可唱“训调”,“红”较少唱“训调”,“黑”则完全不唱“训调”。梆子腔类唱腔,除“黑”有特定唱腔外,其他行当唱腔结构大致相同。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回龙阁》、《打瓦罐》《魏象枢》等曲目都成为了蔚县大秧歌当中的代表作品。尤其是《魏象枢》这部曲目,不但成功塑造了明末清初蔚县籍名人魏象枢直言谏君、激浊扬清、为官为民、清正廉洁的舞台人物形象,还作为河北省四台、张家口市唯一一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于年6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此,可以说,中国的地方剧种虽然有很多,基本上也是以山东茂腔、吕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为主。然而,蔚县秧歌却别有特色,文乐有板胡、笛、三弦等;武乐有板鼓、大提锣、铙钹、小锣等。大约从清朝咸丰、同治以来,蔚县秧歌便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板眼和唱腔程式,既具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晋剧行腔运调的流畅,同时,又与这两大梆子迥然有别,在激越中见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特别的韵味风格。并且,蔚县秧歌在音乐上也是别具特色。它的曲牌至少也有六十多套,不同的曲牌,烘托着不同的气氛,刻画着不同的动作。而在曲牌上,蔚县秧歌还讲究连缀配套,把许多曲牌有机地组成了引子、过曲和尾声,以用来表现舞台上不同人物的复杂动作。总之,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在我们张家口蔚县的古老街巷间、崭新的生活中依旧保留着那一丝传统的气息。透过蔚县秧歌,我们就似乎能够轻易地牵住连接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那根绵长的线。(吕海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