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弦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圭山三月三的民族传统大三弦自由式跳法,让大三弦回归自然。这是一场没有组织者的活动,四面八方的大三弦爱好者自发汇集到圭山寺,尽情唱跳,从天亮跳到天黑,从陌生到熟悉,如此已经好多年。
年圭山寺千人大三弦交流会,将于农历三月初二、初三(4月17、18日)14::00——19:00在圭山寺篮球场上演。特别提示,这是没有主办单位和负责人的活动,属于个人的自发行为,全部自己对自己负责。
“听见笛子三弦响,人人心慌脚板痒”,彝族"大三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每逢传统节日或婚丧嫁娶,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男子挎着三弦边弹边跳,女子则边舞边双手拍掌和用脚踏地,互相对舞。主要动作有跑三步、停两拍、向前一抬脚和原地跳转等,舞步刚健,动作敏捷,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整个舞蹈充满热情欢乐的气氛。
跳大三弦的来源众说纷纭。据石林圭山彝族群众介绍,古时其祖先以狩猎和刀耕火种为生,当先辈们砍倒树林,放火烧荒进行耕种时,为了抢时间、赶节令,往往不等树木烧成的炭灰完全冷却就进行耕种。因而经常有人脚底被烫,便急忙抬起脚来,一边跳一边抖动,把粘在脚上的炭灰抖下来,嘴里还发出“阿啧啧”的声音,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大三弦的舞蹈动作,直到现在跳舞时嘴里仍喊着”阿啧啧”。早在清末宣统年间就有人跳大三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同时,也有人说跳大三弦是彝族为祭祀祖先“阿娥”和“阿者”,表达敬仰及怀念之情而自发地创造出来的。对于跳大三弦的起源尽管说法较多,但从大三弦的舞蹈形式和动作看,其起源必定与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跳大三弦产生于劳动生产生活之中,是彝族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
到时,还有手抓饭,玉米疙瘩、荞疙瘩、骨头参的天作之合,成全了山野间的绝世美食。
来源:圭山彩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