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宇
东北二人转最初形成,可以追朔到清道光年间。那个时期,民间的主要文娱活动就是蹦蹦,还没有二人转这一说法。这是口头传诵的一种产生于黑土地的炕头文化、田边文化,是原滋原味的东北说唱艺术形式。
年,双庙子(即兰西)已有了二人转演唱,只是撂地儿演出。都是两个男人,一个唱上装;一个下装,扮相一男一女。那个年代,没有哪家女子肯出来唱蹦蹦,认为女人唱这个是叛逆,太风流了。那时的二人转,与东北大秧歌相结合,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以及音乐曲调和地方乐器之后,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风趣幽默的艺术样式,这就是名声在外的兰西二人转。这些演员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展现一出文艺,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唱上装的往往要手拿蜡灯或花棍;下装也叫丑角,舞动着彩扇。他们唱的多是《草药西厢》《十八扯》等。
建国之前,兰西的“蹦蹦”“地蹦子”“半班戏”“棒棒戏”“棒打蹦”“对口戏”等多种民间戏就相当活跃。兰西二人转,是具有较多曲艺和歌舞表演因素的民间艺术形式,彰显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当时,兰西已经有了民间艺术队,二人转主要剧目有《大西厢》《双锁山》《杨八姐游春》等。铁橛子、小连如(大名叫宋友)、刘青年、苑士存、王焕、赵清文,拉大弦的冯玉林等几位民间老艺人,执着地追求和献身于这项群众文化事业。
东北解放后,兰西二人转很快在黑土地上扎下根,并形成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演出实践中不断创作和提高。组建了兰西文化业余剧团,这时二人转才真正享用了官方大名,而且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确定了哪个剧本用哪种表现形式,划分了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和闹剧五种类别。主要演员有;苗凤岐(艺名苗八)、宋连碧。后来,由焦伯东、傅龙春、郭春荣、郭德保等人牵头,大胆开创了二人转现代剧目,创造成功了快速编舞法,编写了颇有品位和影响的《兰西二人转一百例》文艺本子,主要造型有:苏秦背剑、双燕展翅、单凤朝阳、虎落平川等。为十大类别手法,有古典与现代之分。
东北地区兴起二人转双扇舞,皆起源于兰西县,发明者是兰西剧团的宋友。蔡玉芝、凤佰云等艺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个舞蹈形式。当时参加省里会演的就是宋友与刘青年,表演《杨八姐游春》获得全省一等奖,引起了极大震动,省文化局专门派人来兰西研究双扇舞。随后,在郭春荣、郭占一老师的指导下,兰西剧团创作设计了30多种双扇舞形式。主要是三场舞,即开场舞、中场舞和结束舞,极大地美化、丰富和活跃了二人转舞台,对东北二人转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动活泼的双扇舞,在兰西二人转表演中成为一绝,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那热烈、火暴、欢快、唯美的舞蹈表演,那上下翻飞的双扇舞之舞台场面实在让人着迷!观众们无不为兰西二人转叫好,两位演员闪靓一登场,就是一段活泼新颖地道欢快的双扇舞,顿时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激情喝彩!这一艺术形式一时间传遍了龙江大地,红遍了大江南北。方碧津和蔡玉芝去省里演出二人转《双锁山》,将双扇舞表演得妙趣横生,高潮迭起,风风光光地荣获一等奖。那个时候,任本初担任兰西文化馆馆长,后来当上兰西艺术剧院的院长。他对兰西二个转的创建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功不可没。
(年夏天,兰西县乡村老百姓在观看县二人转剧团的精彩演出)
这一戏曲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这方黑土地上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掀开了兰西文艺繁荣的崭新一页。文革后期,兰西县恢复了文工团,主要演员有崔玉芝、李玉玲。演奏人员还有高航、王英民、王光判、吴明德等。郭春荣、郭德宝主要从事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对兰西二人转的普及、提高,培育新人,带动一方,都有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非凡作用。
(年,兰西县二人转演员程艳玲、于再祥参加全省文艺调演)
兰西二人转,之所以能在呼兰河两岸很快红火起来,演出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唱出国家水平,首先源于一个上好的创作班子。当时,焦伯东、傅龙春、张敬之都是创作戏剧的大手,作品屡次在省及国家获大奖。焦伯东40多岁,才华出众,创作的剧本达到了较高水准,为兰西二人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精彩的演唱本子;再就是创作和演奏曲调人才超群。
曲作者有陈福奇,主要写传统二人转;还有杨志学,主要是编写现代二人转曲调。演奏二胡者为杨志学、王明纪、张鹏程等,陈福奇是板胡,还有苗凤岐、许景亮吹的唢呐,打鼓的是刘兴华,大弦是景福生,唢呐加竹笛为王佩影。还有竹板子加上手玉子是演员上场表演,碎嘴子是伴奏人经常使用。
(年,兰西二人转演员程艳玲,在省调演中演出单出头《红月娥》)
上世纪80年代,外市县二人转还在沿用陈旧老曲调,而兰西县文工团在继承传统曲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独创,渗透了许多其它地方的曲艺元素,花样翻新,洋溢着鲜活而美妙的现代气息;这个剧团有位杰出的导演——郭春荣,她将卓越才艺全部投身到了二人转的创新发展之中,得到了社会的上广泛好评。
当年,那些演员都特别优秀,有程艳玲,是地地道道的台柱子,后来被省里龙江剧团要了去,现今早已经成了颇有名望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有高航、蔡玉芝、凤伯云、小李丫,大名叫李丽芹。她们年龄都在二十左右岁,品貌双全,是全省二人转演员里的娇娇者,个个身段优秀,功夫过硬,表演到位。
(年,兰西县二人转导演郭春荣与演员程艳玲、于再祥在省里演出二人转《云遮月》成功后合影留念)
兰西二人转另一成功秘诀,就是在剧本和表演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艺术探索的成功之路。几代黑土地才子才女,创造了兰西艺术发展的鼎盛高峰!创作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脍炙人口上乘剧本,而且伴奏曲调和艺术手法上都是自己精心探索,借鉴汲取姊妹戏剧艺术精华。
依据剧本的具体内容和情节,融入了双绸舞、花棍舞、扇子舞、长纱舞、手娟舞等现代艺术表演元素,进一步改编翻新设计出来一套又套新奇艺术形式,使舞台更加精彩而丰满,大大增加了舞台艺术效果。兰西二人转当中的不少道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而成的。比如:表演二人转《百鸟朝凤》时,剧团工作人员把竹杆或锄杠掏空,制作了相当地道的花棍,美观灵活,轻便自如。
还自己制作了双扇子,多是用竹批子和药布做成,上好颜色,轻快美观,摆起来得心应手。还裁制了轻盈飘逸的美丽长纱,妙笔生花。一上场全当手绢一般舞在手里,到了关键故事情节,将长纱猛然抖开,彩虹一般洒脱开来。有时用手绢表演大雁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更是惟妙惟肖,精彩纷呈,满堂喝彩!在表演二人转《云遮月》时,男角舞纱,女角舞手绢。这戏说的是哥哥病逝后叔嫂之间感人的恋情故事。二人亲近悠然地并立在小船游于大河之上。经过一段委婉细腻的铺陈之后,当演唱到小叔子向河面抛线甩钩的一瞬间,长纱陡然抛了出去,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他们的爱意奔放、激越畅快的青春心理,情绪高涨,神采飞扬……一下子震憾了全场,惊起一阵阵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年,兰西二人转当家演员程艳玲登台演出,轰动省城,后来被调到省平剧团工作)
兰西二人转一路走来,风风火火,取得特别可喜的辉煌成就,为腾飞的兰西文化事业增添了无限光彩。年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和年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期间,兰西县代表团都派人演出了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杨八姐游春》。年,兰西自导自编自演了一出二人转《接鞭》参加全省演出,由赵振东、蔡玉芝表演。张鸿宾执笔编剧,还亲自搞了舞台设计,获得了三个一等奖,即:编剧一等奖,舞美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年,兰西县高航和王英民表演的二人转剧目《一毛一拨》参加全省文艺调演,获得编剧一等奖、作曲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兰西二人转震动了省城,惊艳了龙江大地。年,在省文艺调演中,兰西二人转《百鸟朝凤》表演者是李丽芹和李朝军,一上台头一句奇妙精彩的演唱就把全场镇住了,顿时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再拿四个一等奖。
(著名二人转演员二柱子与妻子同台演出)
年,由程艳玲等人表演的二人转《云遮月》再次连续获大奖。那个时候,二人转在各市县也都有了专业的民间艺术团,而兰西的二人转最为活跃,内容丰富,水平也高。年,省首届天鹅艺术节,从全省32个二人转表演团队中选出,特邀兰西县的程艳玲、于再祥的二人转《云遮月》登台献艺,受到观众一致欢迎和好评。
年,以兰西二人转为典型在省城召开地方戏座谈会,学习和研究兰西二人转的创新表演形式及艺术手法。兰西文工团的郭春荣、焦伯东、程艳玲应邀参加并介绍了经验,为全省二人转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此后,兰西县的二人转演员多次代表黑龙江参加全国统一调演,连续多年在省及国家获得大奖,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兰西走出去的张万昌及其儿子和弟子,在祖国各地一路唱响,为家乡黑龙江省兰西县争得了极大荣誉和显赫名声。
(兰西走出去的二人转演员二柱子及他的兄弟和小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