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仙华街道章店村篮球场边,时不时能听到吹拉弹唱的声音,宛转悠扬。
领头的是傅兴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什锦”代表性传承人。傅兴德家里,一眼望去都是乐器:长笛、唢呐、扬琴、板鼓、大提琴、徽胡、板胡……每一样,他都能信手拈来。他还有3名“专业队员”,分别是大儿子、大儿媳以及小孙女,“大儿子大儿媳在浦江乱弹研究所工作,小孙女是音乐系高材生,只有我是业余的”。
傅兴德今年73岁,是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对浦江什锦曲谱整理及道情作品创作乐此不疲。年退休后,傅兴德编写了余首婺剧唱段,记谱整理了《断桥》《桃花案》《江南第一家》等30余本婺剧演奏剧本,创作了30多个颇具时代性的浦江道情作品。
他说:“这两样都是浦江非遗,应该有人去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傅兴德在创作新作
曾演过《红灯记》中男一号
傅兴德17岁那年,村里办起了什锦班。那时,他刚初中毕业不久,曾在学校里自学过笛子和唢呐吹奏技法,于是,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加入什锦班。
“那些年,村里的娱乐活动少,有一技之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加入村什锦班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粗浅的乐器演奏功底让傅兴德有些担心。
“啥事不都得学着来,那些大师也都不是天生的”。家人的一句话,让他备受鼓舞。那时,乐谱还是工尺谱,为了学起来方便、快速,傅兴德通过自学把工尺谱翻译成简谱,这样演奏起来既快又方便,什锦班师傅连连称赞,直言遇到了音乐奇才。
因为历史原因,什锦班办了两年就解散了。之后,傅兴德被选入中埂村的宣传队。“宣传党的政策外,我们开始学唱京剧,县里专门派了老师来教”。从幕后乐手到台前演唱,傅兴德努力适应,“那时年轻,乐得多学点”。
因为虚心好学,傅兴德慢慢成为村民眼中的“专家”。后来,他用“浦江乱弹”唱腔编导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剧目,还在《红灯记》中扮演了男一号李玉和,“这是我这辈子最具热情的时刻”。
谈起年轻时的岁月,傅兴德有说不完的话,情绪也激动许多。他说:“我的所有曲艺基础,基本上是在那时学到的。”
听曲记谱搞创作乐此不疲
年,傅兴德去教书,暂别了酷爱的曲艺。直到年初,浦江县退休教师组建了一个什锦班,堂兄推荐他去打鼓板。
傅兴德学过很多乐器,唯独不会打鼓板。即便如此,他依然答应加入。“能重拾年轻时酷爱的曲艺,我很珍惜。”傅兴德说,“什锦班里有近20名退休教师,不少人是退休音乐老师,曲艺素养比一般的农村什锦班要高一些,乐手、鼓手、演唱者样样不缺。”
排练过程中,傅兴德发现了一个问题:什锦班唱的依然是老腔老调,缺少新唱本。
他花5元钱从音像店买了一张婺剧《花头台》的DVD,准备听曲记谱。“整理这个婺剧唱段曲谱,我整整花了一个星期,前后听了不下百遍。”傅兴德说,“他不仅要从唱段中听出音符、还要听出节拍、音准,这对没有专业基础的他着实有些难度。还好,他有年轻时留下的底子。”
让傅兴德高兴的是,《花头台》曲谱一经演奏,广受好评。于是,他又根据浙江婺剧团等专业剧团的影像资料将上百余首婺剧唱段编写成《婺剧选曲》上、中、下三册。这些剧本不但被浦江县什锦班广泛采用,外市剧团也慕名来索求,“丽水市松阳县西屏街道戏曲演出团演出了我整理的《洗马桥》和《碧玉球》,现场观众反映强烈”。
前些年,傅兴德还创作了用浦江乱弹音乐演奏的《京城召开十八大》和《“五水共治”决策好》,在全县乡镇(街道)巡回演出20余场。年2月,浦江山区3个小孩失踪,傅兴德以党和政府全方位搜救行动为题材创作了浦江乱弹音乐演奏作品《最美生命奇迹》。
傅兴德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曲谱整理工作。除了已有的婺剧唱段外,他还将浦江什锦班的各种曲调收集起来,希望创作更多生动的曲艺作品。“我整理的曲谱能为什锦爱好者提供一份学习资料,这是我最大的成就。”
接地气,用道情唱出时代音符
“老傅,你作为省级非遗‘浦江什锦’代表性传承人,功夫做到家了。咱们浦江道情是市级非遗,你是不是也出力搞一搞?”朋友的几句玩笑话,他扎扎实实地听进心里。
年初,傅兴德开始学着创作浦江道情曲艺作品,此时正值“五水共治”。“曲艺作品应该跟着时代走才能有价值。”那时,傅兴德老伴癌症医院,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创作了浦江道情《一江春水惠民生》,并奔波于浦江与杭州两地演唱20余场。当地政府高度评价《一江春水惠民生》唱出了百姓的心声,唱出了政府治水的决心,唱到了老百姓的心里。
这些年,傅兴德还创作了《浦江山清水秀真美丽》《家规家训要牢记》《垃圾分类要仔细》《学习宪法记心里》《公勺公筷见文明》《党的好儿子陈新荣》《全民参与抗烟花》《浦江葡萄好品质》《建党百年歌颂党》《换届选举一肩挑》等30多个浦江道情曲艺作品,在全县乡镇(街道)巡回演唱。
“创作这些作品难吗?”记者问。
傅兴德笑了笑说:“创作来源于生活。”他每创作一个作品,都会事先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内容。他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最接地气,宣传效果才能更好。
年初,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傅兴德号召全家共同创作了曲艺作品《众志成城抗新冠》。之后,他又创作了《打好新型病毒阻击战》《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五不要四继续》等疫情防控作品,在浦江融媒体平台播放率达10万+。他说:“能以道情方式向公众普及防疫知识,这是艺术的价值体现。”
原标题:《浦江七旬老人成网红大家都爱听他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