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二胡,就其所属弓弦乐器家族——中国乐器发展史上第四大类的确立,追溯其根源,应始于唐代。据有关文献记载,二胡的前身就是。奚琴"。在千余年的历史流变中,二胡经历了从奚琴(秘琴)——马尾胡琴的交互演变过程。"奚"是唐代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先秦时期,中原居民便自称。华夏",而称北方居民"胡胡"至此被用来称作北方少数民族。
一、二胡的历史流蛮历程
1、二胡的起源
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豢而鼓之,记以为琵琶之始。按豢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则今秘琴也是。秘琴为弦豢遗像明矣。唐《礼乐志》曰“琵琶体圆修颈而小,号秦汉子,盖弦豢之遗志,出于胡中,传为秦汉所作,今人又号稽琴为秦汉子”。
进入明代,戏曲音乐空前繁盛发展,胡琴类弓弦乐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形式电或戏曲音乐伴奏,或为乐队主奏乐器,均为胡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胡琴这一少数民族乐器流入中原,在与中原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汉化,为更多汉人所接受,胡琴开始真正入主中原,登上民族音乐历史舞台。
为适应各种音乐形式,胡琴类弓弦乐器经过发展、演变、派生,最后,奚琴所指范围逐渐缩小,犹指与后世二胡相近的拉弦乐器;胡琴所指范围则不断扩大,并逐渐包含与奚琴、元代胡琴相似的拉弦乐器,直到清代皇朝礼乐图式将提琴、二弦划入胡琴类。至此,胡琴终于成为汉族拉弦乐器总称。
2、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二胡发展轨迹
二十世纪初,戏曲音乐空前发展,剧种繁多、流派纷程,其中板腔体剧种的增加使更多的胡琴类弓弦乐器得到广泛应用,在皮黄剧种中胡琴更成为曲牌的类别名称,“因用胡琴为主的弦乐演奏,故称为‘胡琴曲牌’;梆子剧种用板胡为主的弦乐演奏,称为板胡曲牌。
尽管戏曲音乐的大力发展推动了胡琴音乐的快速发展,但胡琴仍只作为伴奏乐器,依附于戏曲音乐,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是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这一叫花子,乐器作为一件独奏乐器,登上音乐舞台,还使其进入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成为一门规范的专业学科,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引领二胡走向专业化道路。
至此,二胡音乐在历史上翻开崭新的一页!同一时期对二胡发展影响巨大的还有民间艺人“阿炳”,他的二胡作品蜚声中外,艺术价值不可估量,是民族音乐的无价之宝。他们二人的二胡作品使二胡自发源以来实现第一次飞跃。
与刘天华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民间艺人阿炳同样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二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创作的二胡作品贴近贴近人民生活,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对生活的无助与向往。
二、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的二胡发展轨迹
1、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二胡创作特征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终于取得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民族音乐事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以二胡为首的民族音乐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作品数量多、内容广,是这一时期二胡发展的最大特点。
此时,在众多作曲家中,作品反响热烈、成绩最为突出的要数刘文金先生。刘文金先生创作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借鉴、运用西洋创作技法,突破中国民族传统三段式结构思维,并首次运用钢琴伴奏,开辟了二胡—钢琴伴奏的演奏形式,“学贯中西”得以发扬光大,促使二胡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如果说《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长城随想》则是二胡创作史上的又一创举。《长城随想》采用西方协奏曲形式,开辟二胡驾驭大型作品先河,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协奏曲”热。刘文金的二胡作品流传度高,影响之广,对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二胡发展意义重大。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浪潮席卷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领域,作为文化范畴的二胡创作出现“百花齐放”局面,一些体裁新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秀二胡作品应运而生。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曲家们开始探求新的创作道路,他们根植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土壤,充分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打破传统二胡创作陈规,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作品题材、体裁、内容、演奏技法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态势。
2、二胡作品发展轨迹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脚步全面加速,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令全世界人民对中国侧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紧密,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促使中国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之人民思想的不断进步,普通的二胡作品己不能满足大众的听觉、审美要求。二胡音乐创作顺愈发注重多元化道路。众多作曲家在与世界音乐的频繁交流过程中,深受西方现代音乐影响,创作思路更为开阔,作品逐渐向现代音乐靠拢,意在追寻二胡音乐国际化。
关乃忠的二胡协奏曲“中西合璧”,引领二胡创作国际化思潮,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展现,给二胡创作多元化道路增光添色。关乃忠的五部二胡协奏曲,都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提取民间音乐素材,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音乐色彩于一身。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促使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作曲家们秉承刘天华“中西汇通”的创作理念,在汲取传统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西方音乐体裁,二胡作品创作体裁更加宽泛。刘文金的二胡作品打破中国民间传统三段体结构,将西方作曲技术与民间多段体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二胡音乐。
《三门峡畅想曲》突破传统,在民族多段体基础上融入西方回旋曲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复合式音乐结构。
三、时代作品与二胡发展轨迹的内在联系
1、时代作品对二胡发展轨迹的促进作用
二胡相对琵琶、古琴等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起步较晚,但就发展速度、程度而论,却数民族乐器之最。究其根源,其发展离不开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时代作品。自《病中吟》出世,二胡开始作为独奏乐器活跃在音乐舞台,历经时代变迁,在民间艺人、“学院派”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二胡艺术迅猛发展,成为最具民族性的国乐代表。
二胡虽始于隋唐,然其长期从属说唱、戏曲等音乐形式,受重视程度不高,社会地位远不及古琴、琵琶。真正让二胡以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归功于一代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
刘天华先生在改进国乐、发扬国乐道路上呕心沥血,一心想要“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他孜孜不倦的辛勤努力有力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发展,为民族音乐事业崛起腾飞埋下伏笔。
2、对未来二胡发展轨迹的展望
当下,世界一体化格局导致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化发展己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如今,国家各行各业寻求多元化发展,音乐文化领域也不例外。二胡作品从二十世纪初至今,体裁、内容、技法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们欣赏水平多样化、审美需求多样化。这样一来,二胡创作不再禁锢于传统模式,更多放眼世界音乐,让民族音乐更多地参与到世界音乐。
结语:
二胡作为独奏乐器至今,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不同时期的二胡作品紧扣社会发展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作品应运而生。
颂新生活,赞美新时代,改编民间音乐—移植、炫技、交响协奏的大型作品驾驭,二胡发展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由传统的民族化向民族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同时二胡的发展也对二胡作品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事林广记》
《东亚乐器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