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火遍石家庄的赵县泥沟丝弦以高亢苍劲细腻

来源:板胡 时间:2022/8/3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河北石家庄赵县泥沟丝弦戏是历史悠久的古典戏种之一,民间流传在石家庄地区的丝弦分为三大家,即泥沟丝弦、藁城张名铺丝弦和高邑丘村丝弦,其中尤以赵县泥沟丝弦最为悠久,传承达年之久。

泥沟丝弦以高亢嘹亮,韵味浓厚,粗狂苍劲而著称。当地有“三里地外听丝弦”,“声音打着跟头就来了”之说,说明其清脆高亢,真假声结合巧妙,韵味细腻委婉。

泥沟丝弦在老艺人口传身授中传承下来,丝弦大家何风祥,人称赵州红,祖籍北何家庄村,幼年拜泥沟丝弦老艺人郝老鹏为师,得其真传,表演细腻逼真,有“活苏秦”之称。同时,丝弦名家王永春幼年也得到过郝老鹏多方指点。

年何风祥,王永春进京演出丝弦《扯伞》,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据泥沟八十岁老人以及赵县文化馆原馆长赵凌霄回忆,何风祥、王永春多次到赵县看望郝老鹏。郝老鹏弟子遍布石家庄地区,泥沟村张金铎幼年跟郝老鹏的弟子小椅儿、文常学戏,后到石家庄和平丝弦剧团随何凤祥学戏,回村后在本村丝弦剧团唱主角。

泥沟村过去由于家庭贫困,人们为了糊口而学戏,因此家家有学戏、唱戏的,人人都能来两句。以戏为媒,喜结连理的艺人大有人在。在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上世纪90年代由于剧团缺乏资金,人才接不上,剧团被迫解散一些艺人被迫改行,只有少数人仍坚持搭班演出,或唱唱红白事,或走走“喇叭班”。

泥沟丝弦在五六十年代,曾在石家庄周边县市活动演出。赵县每年的四月初八庙会,九月九庙会都能听到泥沟丝弦。当时演出不收戏钱,都是四五十人自带行李,吃住在农户,但表演认真,做戏细腻,年后才逐渐收戏钱,用以购置服装道具。

泥沟丝弦不但能演像《煤山》《金铃记》《调寇》《纪阳关》等二十余出传统剧目,而且还能紧跟时代步伐,排演新剧目,如《看闺女》《审椅子》《牛栏春暖》等脍炙人口的现代戏。尤其以传统戏《顶灯》《访昆山》等著称,其绝技、绝活令人佩服,头顶一盏灯,不用手使灯从头顶一直挪到后背,时而钻板凳,时而打滚,灯却不离其身,常常赢得满堂彩。

泥沟丝弦演唱的调式一般是c调,但在传统戏《调寇》中则唱老调演出,伴奏中的板胡则在原丝弦演奏基础上通过倒把去演奏,唱腔全部音域在两个八度,下方八度用真声演唱,上八度用假声,最后一字以六至十二度向上大跳,尾腔翻高的唱法是丝弦戏的地方色彩更为浓郁和突出。板式有一腔分三板,头、二、三板,老调、宫腔、越调、垛腔等。伴奏乐队乐器有板胡、笙、笛子、琵琶、板鼓、大锣、铙钹、手锣等。

泥沟丝弦的表演具有泼辣,夸张,淳朴的艺术风格,各行当讲究身段、做派,尤其讲究特技功夫,如发功、水袖功、帽翅功等。

泥沟丝弦主要剧目有《出庆阳》《反洪洞》《忠保国》《金铃记》《下河东》《凤凰山》《顶灯》《访昆山》《纪阳关》《战马超》《花打朝》《杨金花夺印》《算粮登殿》《崇祯吊死煤山》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