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曲牌有三百余种,其音乐特点高亢激越,如敲金戛玉,强烈急促,如骤雨急风,板胡的悲苦,二胡的苍凉,弦索的酸心,扬琴的激越,唢呐的穿透,大鼓的轰鸣,梆子的干脆,让秦腔成为“百鸟和鸣”的演奏。
67其板式主要有“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等六种,再加上“三滴水”“十三腔”“苦中乐”等“三音子”拖腔点唇,具有“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与“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风格。秦腔的音乐激越时若枪声大作,缠绵时如爱妻撒娇,道苦时若雨打芭蕉,时而天上,时而地上,时而热气蒸腾,时而冷气穿骨,如秦人性格直爽暴烈,爱憎分明。
67秦腔虽有各种艺术流派,如东府大荔腔,西府周至腔、礼泉腔,西京的西安腔,南路的汉调桄桄,北路的阿宫腔,但唱者要字正腔圆,声若洪钟,胸腔发出的音如大炮的威猛。不少戏可以用假嗓子唱,秦腔只能是本嗓真声,除小生、小旦真假声糅在一起唱外,其他只能是凭硬功夫打擂台,叫“挣破颡”。
67演员要气沉丹田,从腹腔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来,震得天雨哗哗下,震得房土唰唰落。而男演员在十四岁左右的青春期要变声,大都过不了这道坎,这无异于牵着骆驼穿针眼,不少苗子就过不了独木桥。秦腔的声音挺拔宽厚,悲切柔和,豪放细腻,适宜在关中这样的黄土高原吼叫,而“吹胡子瞪眼”“提袍甩袖亮靴底”,正是关中人倔脾气的映现和写照。
67秦腔有历史剧、神话剧、故事剧,演的是家国情怀、军国大计,陕人由此也爱操公家心,爱议谁忠谁奸,也由此熏陶出不少政治明星。《辞源》曰:“秦声,秦地之歌曲,尤言秦腔也。”吴季札聘鲁观周乐《秦风》时说:“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是说秦腔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曾担任过易俗社社长、毕业于北京京师大学堂的剧作家李约祉说:“戏曲之源,起于西秦,而秦人反无片纸只字之著述,宁不可愧!”那么秦腔是怎样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我是秦人之后,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史册中洞幽烛微,剥蚌见珠般探索着来龙去脉。
67秦腔灌注了周公制礼作乐的正气。“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的含意取法于天,礼的含义取法于地。古时帝王修德,尤重礼乐。《史记乐书第二》,是一篇关于音乐起源与流变的纲领性史册。“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是说,礼乐都是调整情绪的“润滑剂”,是复苏心灵的甘霖。
67上古舜帝演奏的是《韶乐》,天下大治,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纣王演奏的是《朝歌》《北鄙》,阴气冲天,离心离德,弄得身死国亡。武王演奏的是《武乐》,指挥若定,威武雄壮,速战速胜,天下归周。因此,周人特别重视乐教。《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载,西周在百官中设置了数十种专管音乐乐器的官职,国家乐团人数多达人,规模宏大,运用的乐器有25种,门类齐全。因此说,秦腔是上古音乐的回声,是西周音乐的传人。
67秦腔融进了秦人崇勇尚武的威猛。秦人是西周的长工,周平王赏赐给秦人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就鹦鹉学舌般地哼起了秦腔。司马迁说:“音正而行正”,“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秦腔中的慢板、垫板回荡着武王伐纣的口号声,昂扬着秦皇横扫六合的呐喊声。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击瓦瓮,叩缶罐,拍大腿,呜呜唱着秦声,这实际上是写最早的秦腔。
67秦灭六国后,在关中建宫室处,集中了女乐倡优万余人,在上林苑宫殿,出现了“车行酒,骑行灵,千人唱,万人和”的壮观一幕。秦腔是隋唐文明的“拍弹”。汉时,长安演出的歌舞规模宏大,京师“三百里内皆来观”。隋时,“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有神鳌鱼山,有幻人吐火,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之外。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震古无比……”唐时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人为丝竹之戏。
67玄宗号为皇帝弟子,又称梨园弟子。唐懿宗时,又有了“拍弹”,即乱弹。秦腔是李自成转战南北的“军戏”。李自成作战间隙,以秦腔告慰士兵,听到秦声就少了想家的愁绪。这也是秦腔大面积普及于湖广的原委。秦腔是京剧、越剧、汉剧的鼻祖。年,秦腔传入江浙,绍兴大班、乱弹班出现,演变成“西皮”,也被越剧繁衍成“梆子”。年,秦腔又流入江西,滋生了“宜黄戏”。后秦腔流入安徽,发育了枞阳腔。
67清初,秦腔在北京唱红,滋润了京剧的诞生和发展。秦腔是国粹,是国宝,它吼遍了华夏大地,吼得人荡气回肠,吼得人天良迸发,知识大长!(吕向阳)
67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