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秦腔板胡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亲民

来源:板胡 时间:2023/10/16
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伴奏乐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因音色高亢明亮,板胡成为秦腔、豫剧、晋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主要领弦乐器,流行于各省区,尤其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一把上好的板胡是用椰壳做琴筒(共鸣箱),小叶紫檀做琴杆,桐木做木板……看似结构简单,制作起来却有上百道工序。为了配合不同戏曲音色,板胡又细分出了秦腔板胡等十余个种类。伴随着秦腔的壮大,秦腔板胡制作在西安得到了快速发展,秦腔板胡手工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与不少“非遗”项目一样,如今这个老手艺受到了机械化的冲击。如何在时代冲击下站稳脚跟?秦腔板胡制作者王亲民说:“手工制作者要守得住清贫,坚守初心和匠心。”王亲民展示他制作的秦腔板胡三代传承板胡制作世家的百年沧桑王亲民今年65岁,年被认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板胡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祖父王芝春,再到父亲王彦芳,制作板胡的技术已经在王亲民家传了三代。近日,记者走进东一路的丹尼尔中山门小区王亲民的家里,听他讲述板胡世家三代人的沧桑故事。一进门,记者便被四周墙上或摆或挂的板胡、二胡等传统乐器所吸引。王亲民说,这些都是他一件件亲手制作出来的。“5岁起,我便跟随着父亲学习板胡制作,从木工活入手,12岁做出了人生中的 把板胡,一直做到了现在。”王亲民感慨地说。王亲民的祖父王芝春有一手制作板胡的好手艺,清末时以“西京全儀合”为号制作出售,开了当时“西京” 一家乐器行。王亲民说,清末到民国期间是戏曲兴盛的时代,好手艺的乐器匠人备受尊重。日子长了,“西京全儀合”也就成了颇有名气的“ ”。于右任爱好听戏,经人介绍认识了王芝春,一来二去,二人就有了深厚交情。年,于右任和王芝春共同商量为店改了名,并亲自为新店名题匾“永盛斋乐器行”。惋惜的是,在“文革”期间王彦芳忍痛烧了牌匾。子承父业,王彦芳也是西安市有名的板胡制作者。年公私联营,王彦芳和几个乐器匠人在东大街合办了西安民族乐器合作社。当时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易俗社、戏曲研究院的专业琴师都来找王彦芳制琴、修琴。口碑越来越好,顾客也就越来越多,王彦芳忙不过来时王亲民就给父亲打下手,成了王家板胡制作的第三代传人。从那时起,王亲民手中的木头就再没放下。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安木材加工厂工作,空余时间跟着父亲做板胡等乐器。在木材厂,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木材的种类、好坏一看便知,制作板胡挑选木料时也变得更加“挑剔”。匠心独运板胡制作需要心手眼相合年,王亲民的工作遇到瓶颈,在父亲徒弟的劝告下他离开了木材厂,成了一名职业板胡制作者。回到家里,王亲民把他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家阳台上,客厅和厨房柜子里摆放着很多板胡、二胡等乐器成品。妻子住在儿子家照看孙子,王亲民就把自己的床也留出一半放乐器。从客厅通往阳台的工作室过道里摆满了木材和椰壳等各种原料,留出的过道,只能一人侧身通过。“琴杆的用料决定了板胡的质量和使用年限。”王亲民说,一把好板胡,做工很重要,选材用料也不可马虎。为在保持乐器原有纯正音色的基础上做到质量上乘,他将每一把板胡都当作一件工艺品进行制作。王亲民说,做琴杆用酸枝和小叶紫檀 ,这些木材需要经过自然干燥、变形,放置多年。他家中有不少父亲留下的老料,一些放置了10多年,有的甚至存放了近60年。王亲民说,板胡的灵魂在于音色,而制作工艺直接决定了最终效果,故工序较为复杂,要求较高。一般来讲,板胡的主要制作工艺除了选料,还有琴筒制作、琴颈制作、整体装配、修饰美化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分为若干步骤。其中,琴筒中的椰壳是板胡发音的“喉咙”,每一个不同厚度的椰壳发出的声音都不同。要让天然的椰壳达到发音明亮,需经过多次锯、刮毛、打磨等多道工序,光是“锯”这一道工序,就要精细到“头发丝”般的厚度。“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手、耳、眼的高度配合,板胡的制作也体现了心手相合的中国传统工艺理念。”王亲民说。王亲民在家里的阳台上制作秦腔板胡传承传播寻找老手艺的生存新渠道每做好一把琴,王亲民都很有成就感。可是费心做的“工艺品”能有多少利润?“一把琴只能挣一两千块钱,一年最多能卖三四把。”王亲民直言,手工制作成本太高,选料都是小叶紫檀等上好木料,再经过上百道工序制作,价位也就高了一些。王亲民的板胡根据材料价格从近千元到2万元不等,但机器生产的板胡两三百元就买得到。对一些练琴的票友来说,他们更青睐“物美价廉”机器制作的板胡,只有专业琴师才愿意买手工制作的板胡。手工制作板胡质量上乘,除了配件类消耗品,主体琴杆可以用到上百年。“来找我买琴的也就越来越少了,基本都是维修配件。”王亲民笑着说。问到板胡手工制作发展的前景时,王亲民自信地告诉记者,一把好的板胡,是有自己的味道的,有独特的生命力,必须坚持真材实料和精雕细琢。在王亲民看来,每一块木头都有不同的生理结构,需要人工去琢磨,才能做出质量 、发音 的板胡。但机器制作是流水线的,也许一批产品里才能遇到一个刚好对准 受力面的好板胡。“讲究匠人匠心的板胡手工制作技艺,要根据不同原料的曲直特性来确定下料尺寸和制作工艺,所以基本无法用机械代替制作。”王亲民说,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板胡手工制作技艺,对秦腔曲种的发展流传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价值,这就需要手工制作者守住清贫,传承好这抹文化艺术的绚丽。匠人匠心制作的秦腔板胡,业内非常认可但难以迎合市场。老手艺受到机械化冲击,卖不上价的现实问题让板胡制作传承人越来越少。王亲民渴望家传的手艺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七年前他开始免费收徒。“在这之前,我不收徒,是因为我自己都没有学精,只有成为真正的匠人,才能将手艺传承好。”王亲民说,目前除了他的儿子,他还收了4个徒弟,每个人都有各自工作,只能周末空闲时给他帮帮忙、学学艺,把这项手工技艺当成了业余爱好。“板胡制作、木材知识、如何选料等,我有一肚子的东西可以讲,可以展示。”王亲民最近正在琢磨“非遗”技艺的传播,在市非遗协会组织学习以及儿子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