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婺剧》选载作者:赵祖宁
(录音提供/浙婺陈建成老师)
亦主亦副嵌档让路的乱弹板胡
土生土长的婺剧板胡,从造型、音色、演奏风格均自成一家,成了婺剧的标志性乐器,这种琴声飘入金华人的耳朵里是一种乡音,一份乡情。婺剧板胡是乱弹乐队里的后来者,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一代毛竹板胡诞生至六十年代逐步改进成红木弯头板胡的这段时间,正是前辈琴师摸索积累板胡如何嵌档让路,避免与笛子同步出击而发挥自身特长的过程,是板胡在伴奏中逐步成为具有亦主亦副功能作用的一段历史。
探寻板胡的演奏特点,离不开构成特点的“内”外两个观察点,一是不得不作简单交代的自身不一样的演奏技艺,二是不一样的烘托唱腔和不一样的与笛子之间的配合。本文仍通过[三五七]伴奏中板胡与笛子相互交织、主副交替这一奇特别致的现象,领略板胡嵌档让路亦主亦副的艺术呈现。
板胡的伴奏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滑、连滑演奏技术特点。二是嵌档让路配合笛子、亦主亦副托腔保调。
一、板胡的多滑连滑特点。板胡的多滑连滑属演奏技术范畴,却是构成[三五七]独特风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必要对其的由来作粗略了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老一辈婺剧琴师,拉琴普遍用“一把抓”,这是以这一持琴拉琴的形象特征而得名。“一把抓”不用指尖按弦,而是指中节按弦,演奏采用保留指,按指离弦,轻按轻离,按弦后加力,离弦前减力。奏出的每个音,两头小、中间大,每个音的音型呈橄榄型。运弓特点:出弓收弓,轻出轻收,重力在中间;弓头、弓尾力度小,中间力度大,加上运指时带滚动状的按弦、离弦,表现为单个音符的音响造型均具明显的滑音感。又因为“一把抓”用手指中节按弦、揉弦受到制约,只能通过揑弦(压弦)获得音色的柔润和变化,于是有了“揑滑”这一演奏技巧。用“一把抓”演奏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抓滑、揑滑,并非乐师刻意所求,是“一把抓”这一演奏手法使然,听上去每个音有着不同程度抓出来的滑音效果。
必须声明,“一把抓”的演奏方法已被时代所淘汰,但是传统地方特色的音响造型和滑音特征,如今得到了传承并升华。
板胡在伴奏中的多滑音现象,还体现在两音的连接上,即把两个音的连接过程奏成明显的滑音。连滑,既指将两音的连接奏成明显的滑音,也指此类滑音的连续出现。如果说单音符的带滑是不经意造成的,连滑则是刻意而为的结果。抑或这与方言的语音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金华方言多介母、复韵母,句末大都带点下滑或回滑的语气音,进而又有了舞台道白、唱腔中有较多的滑音和下滑音的现象,尤其是句尾收音的下滑或回滑音较明显。于是,板胡的多滑音中又多见下滑音。板胡在[三五七]旋律进行中,尽可能多地将两音连接衍变出或大或小的下滑音,凡遇从高向低的两音连接,则作为下滑音予以强调,尤其是凡逢SOI与MI、DO与LA下行的小三度相邻,哪怕两音不处在同一节拍,也会刻意连成滑音,增多滑音发挥。凡是由下往上的两音连接过程,轻滑或不滑。以至于在[三五七]的伴奏中可以听到板胡密密层层、大大小小的滑音,连绵不断,听觉上有一种小环入大环、大环带小环、环环相随、环环相扣的感觉,还有一种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冲击力。旋律显得特灵动,特流畅。如果说笛子以“一花到底”彰显特点,那么板胡以“一滑到底”塑造个性,在“一滑到底”中获得美感,最终成为构成乱弹[三五七]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
板胡伴奏时,历来不满足于简单的齐奏,尽力寻求与笛子形成对比。如笛子可以用高音区吹奏的旋律,却常往低音走,而板胡恰恰相反,尽可能多的用“高音区”(板胡演奏只用一个把位,内、外弦总共九个音,外弦RE至LA五个音,就属于板胡的高音区了)。板胡伴奏[三五七]的变体旋律,大多在外弦上演奏。或许是婺剧板胡的外弦音色比内弦更明亮,传得远,演奏起来既顺手,又更能发挥板胡的优势和特点。如浙江婺剧团诸葛智生在《三请梨花》中一段[三五七]的伴奏为例,曲谱是:
通过谱例,我们可发现板胡另一个有趣现象:在上下两句共44拍为一段完整的[三五七]中(即曲谱1——22小节),板胡在外弦上演奏的变奏旋律居然有39——40拍,外弦的占比达到八、九成。板胡如果按唱腔和笛子伴奏旋律的实际音高演奏,内、外弦分布是基本均衡的,如此一变奏,板胡反复使用的有几个音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板胡以少胜多、以“独”博趣,整段[三五七]相对集中在外弦上独来独往,采用如此近乎极端的手段,同时又强化一串串大小滑音,听上去有一种扑朔迷离、难以捉摸的感觉。
板胡演奏,指法、弓法相对比较简单,除了强调各种大、小滑音,以外,诸如垫弓、颤弓、花指、打音等其他技巧用得很少。
二、板胡嵌档让路、亦主亦副的功能特点。自板胡介入乱弹伴奏以来,始终作为笛子的助奏。只不过板胡的助奏角色,采取不同于京二胡紧跟京胡的合作模式。以衢州婺剧团杨土苟为代表的一代琴师为例,他在助奏笛子的合作过程中,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摸索出了板胡与笛子互敬互让、嵌档让路、各显其长的合作模式。本人有幸受诸葛智生先生言传身教,对这一模式深有体会。诸葛智生传承的就是杨土苟先生所强调的板胡与笛子合作,板胡要灵活、要变化。按此要求还必须注意的是,每段[三五七]不要重复演奏,板胡不要与笛子搞竞赛,不要同时出击。从上面的谱例中我们也可发现:板胡旋律音符有疏有密,虚实相间,总体看旋律音符比唱腔密,比笛子疏,介于两者之间。可见板胡伴奏走的是一条既不重复唱腔又不重叠于笛子、有利于发挥板胡自身优势的又一条旋律线。板胡灵活地时起时伏,能屈能伸体现其亦主亦副的功能,其旋律走向时左时右、时紧时松的进行,又展现了它对待唱腔和笛子左右逢源的特点。
板胡这一同中存异、异中趋同变体旋律的形成,绝非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其旋律变体所遵循的原则是:对待唱腔,该上则上,该让则让,该弱则弱,该强则强。与笛子关系:你繁我简,你下我上,能分则分,该合则合。于是形成了板胡这条既不同于唱腔又有异于笛子的变体旋律线。基于此,前辈们称其为嵌档让路。嵌档,指的是当笛子旋律往下的音节、逢过门等处,板胡则主动出手,加密音符,加强力度,抓住时机,最大程度展现板胡的优势,这既是展现板胡“该上则上、该强则强”部分。也是对唱腔的烘托,对笛子的呼应。让路,指伴奏旋律的淡化处理,也就是演奏上“该让则让、该弱则弱”部分。让路,表现为板胡恪守助者身份,在寻求变体旋律时,不但不喧宾夺主,甘于陪衬,多变,不谋求变出许多花俏华丽的旋律,也不计较自身旋律能否时时处处表现出连贯完整,有时甚至似蜻蜓点水,模糊处理,似有似无,音断意不断,甘于以自身的不全求得[三五七]整体的全,不抢风头,却成全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板胡是为唱腔与笛子量身定制的亮丽附饰,只有依附于唱腔与笛子优美旋律,才显示其出彩和趣味。板胡以特少的音符、特多的滑音、构成特简单的旋律,助奏正吹,与笛子奇正相生,抑扬相衬。自然音色的一竹一弦,一刚一柔,技术处理的一繁一简,一呼一应,彰显两者和而不同的奇妙和魅力,从而增强了乱弹[三五七]的独特风格。
总之,板胡与笛子的合作,最终成为互为条件,互为依托的关系。两者既有互補,又显反衬,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从某种意义上说,板胡懂得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置自身为双人舞中的一角,与笛子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又采取有分有合地烘托唱腔,从而浑然一体地展现亦主亦副、左右逢源的风采,也使得伴奏音乐更具个性特色。
浙江婺剧团已故杰出琴师诸葛智屏先生
板胡亦主亦副功能的成熟体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浙江婺剧团继承杨土苟演奏风格的杰出琴师诸葛智屏,金华婺剧团毛崇旺关门弟子、出色琴师方康明等一代人的涌现,他们得益于名师的口传心授,加之比前辈更具演奏基本功和文化知识,板胡亦主亦副的演奏技法很快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更完美的发挥。诸葛智屏先生,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乐感特别好,拉琴也特别好听。拉板胡传承了杨土苟多连弓、多滑音演奏风格的同时,娴熟地用分弓、快指获得变化对比,他演奏多滑音,滑而有度而富有美感。托腔保调有分有合,收放自如。配合笛子即兴变化得心应手,运用即兴复调技术驾轻就熟,将乱弹音乐品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婺剧乱弹音乐的传承、提升贡献很大。
方康明老师生活照
板胡琴师,由于各有师承,奏法同中有异。方康明先生是与诸葛智屏同时开始学艺的同龄人,他进了金华婺剧团师承毛崇旺先生。毛崇旺和杨土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婺剧界有代表性、有影响力而艺术特色不同的两位琴师。毛崇旺先生年受邀到浙江省戏曲学校婺剧班任音乐教师。方康明生长于婺剧世家,从小接受婺剧熏陶。进团后勤奋好学,不但很快传承了老师的加花加密而干脆利落的演奏特点,还学到了毛崇旺先生不一样的嵌档让路托腔保调的伴奏手法。此后涉足音乐界,当过独奏员,经历多个剧种的伴奏,视野开阔。不久前笔者与他邂逅于一次自娱自乐的联欢会上,他拉板胡伴奏婺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唱的“八年前风雪夜大祸从天降”唱段,这是定腔定谱唱段,几小节过门屈指可数,让板胡自由发挥空间极小,然而方康明在仅有的几小节过门中即兴伴奏轻车熟路,见缝插针地嵌入了婺剧风格标志性的短小过门、乐汇,瞬间凸现了传统[三五七]、[二凡]的音乐形象。方康明游刃有余的表现,足见他不仅演奏基本功扎实,婺剧传统熟悉,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出色的伴奏技艺。遗憾的是他较早离开婺剧界,少了“毛氏风格”在婺剧界应有的影响力。
在此,需说明的是,婺剧的主奏乐器概念,与其他剧种不太一样,如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越剧的主奏乐器是越胡,指向明确。而婺剧的主奏乐器往往不止指一件乐器,尤其是乱弹班草台演出时期,别说是笛子和板胡,当伴奏[二凡]、[拨子]时,唢呐乃至大唢呐均被视作伴奏的主奏乐器,基于此,便有了“正吹”这一称谓。
板胡亦主亦副伴奏手法的表现特征还有很多,如即兴多变特点、即兴复调伴奏技法等将在随后的相关章节换个角度继续阐述。
《品读婺剧》选载(可点击阅读)
研精究微深入浅出(戴志敏)
用文字让更多人读懂婺剧(滕谦)
《品读婺剧》黄大同序
《品读婺剧》赵祖宁自序
婺剧:小地方的大剧种(代前言)
笛子:托腔不跟唱特立独行的主奏乐器
《品读婺剧》选载|傲骨扬正气狂笔著戏文
成功的探索——议楚良近作婺剧《贺家桥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