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青春年华,总让我们记在心底,往昔的三线经历总让我们难以忘怀。
那是年8月、年4月,陕西省69届和70届两万五千多名初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先后来到安康、旬阳、紫阳修建襄渝铁路,按部队编制组建了个学生连队,配合铁道兵施工,被称之为“三线学兵连”。
我们所在的连队是铁道兵部队12中队学生2连,由多名十六、七岁的女学生组成。
在襄渝线奋斗近三年的繁重施工和艰苦生活锻练中,文艺宣传活动为当时单调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欢乐,在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虽过去了近50年,每当战友聚会,都会响起当年在连队的歌声,都会请出宣传队员再表演几段当年拿手的节目。
青春在三线连队里成长,岁月在我们记忆中流淌。
下面,高西莲、彭芳以《礼赞青春岁月,再续襄渝情缘》为题,与大家分享部队12中队三线文艺宣传趣事琐忆
▲作者:高西莲(右)制作:彭芳(左)
应抚州原铁道兵11师给水营宣传队战友的盛情邀请,由黄玲带领的原学生二连和营部宣传队一行22人千里赴会,至今已连篇累集的发回了数十张图片和视频,充分展示了精彩的活动场景和深厚的战友情谊。
打开机屏浏览数遍,不禁思绪潮涌,夜不能寐。虽离场与战友分别近半个世纪,而往事历历仍如电影回放,一幕幕浮现眼前。
现忆海拾贝,将印象深刻的趣事连辍成篇,呈与大家分享。
▲作者高西莲
一、脱颖而出,出任班长
年国庆节前夕,我连接到营部通知:不日将举办铁兵、学兵和民兵3支队伍参演的“迎国庆文艺联欢会”,每个连队必须献演节目。
我当时刚从一排二班战士调任连部任统计员,即接到连指导员下达的任务:由团支部负责从全连范围挑选有文艺特长的人才,组建连队宣传队,并由我配合负责组织编演一台文艺节目,择其优秀者参加营部汇演。
▲宣传队大体有龙开卫、张西莉、李霞、牛虹、高明辉、韩旭华(豆豆)、蔡月娥、韩炜、高素云、郭新云、赵惠芳等
在此之前,我连已召开过文艺联欢会。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凉的夜晚,星光闪烁。在山坡一块空地上,各排都拿出了看家本事,各展才艺。其中,张西莉踮脚尖跳的《北风那个吹》,牛虹独唱的《众手浇开幸福花》,高明辉领唱的《英雄赞歌》,豆豆独唱的陕北民歌,龙开卫、高素云的舞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天,我正在连部忙活统计,蔡月娥急急火火赶来,一进门就毛遂自荐道:“高西莲,我给你唱一首歌,你听后看咋样。”说完,她就做出表情,端起台架,象模象样地唱起来。
“行军赶路忙,
汗水湿衣裳。
一位大叔走过来呀,
和我拉家常……”。这是歌舞剧《井岗山的道路》其中的插曲。我一听,心想:“不错!嗓音高亢宏亮,不同一般”。随即答应推荐她参加连队宣传队。
连队宣传队人员大体敲定了,我记得不全,大体有龙开卫、张西莉、李霞、牛虹、高明辉、韩旭华(豆豆)、蔡月娥、韩炜、高素云、郭新云、赵惠芳等。
▲宣传队员练习舞蹈
节目怎么办呢?在连队演出的基础上挑选几个现成的挺容易,关键是要有反映当时连队战斗生活的节目让人颇为犯难。
经过我反复构思推敲、搜肠索肚,终于编了一个节目--《咱连的好人好事多又多》,以说唱兼舞蹈的形式赞颂连队的“八大员”。
营部汇演那天,“八大员”手打快板(快板上绑着大红花)从舞台两侧连跳带唱舞出来:
“山上的红花哟,
哟哟哟哟,
千呀千万朵哟;
天上的星星哟,
哟哟哟哟,
千呀千万颗。
千万朵呀千万颗,
怎能比上咱连的好人好事多又多”……。
演出大获成功。会后,李教导员问我连战友:“你们学生二连的节目谁编的?”大家一齐指着我喊“高西莲!高西莲!”
▲学兵连的女宣传队员
第二天,李教导员在营部正式对我宣布:“营党委决定在原解放军营部宣传队的基础上,再增加学兵连一个班,由学生二连你担任班长,学生一连朱建萍担任副班长。”我说:“我不会唱,也不会跳,这工作干不了。”李教导员一脸严肃地说:“并非让你当演员,主要让你抓管理。特别是男女年轻人在一起不能谈恋爱,不能出任何问题”。立刻我感到肩上担子有千斤重。当我在以后的人生中成為人妻人母后,才深感李教导员抓男女作风问题是多么重要,是对我们女学生最大的爱护。歌德有诗云:“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青年男女聚集的文艺场所万一出了问题,我们女人将是最大的受害者,今后个人的工作前途、婚姻家庭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营部宣传队第一批学兵成员有:
学生一连--朱建萍、李秦、刘惠兰、杨鹏光、许世伦。
学生二连--高西莲、韩旭华(豆豆)、蔡月娥、牛虹、韩炜。
由铁兵和学兵共同组成的营部宣传队于国庆节后成立了!
机械营学生一连唐丽(临时在我营住勤)。
▲我们排演了京剧《沙家浜》(全剧)
二、简陋舞台,表演大戏
当年我们在三线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全国的文艺舞台上只演八个革命样板戏,戏称“八花独放”。凡文艺宣传队必演样板戏,这被视为是崇高而神圣的政治任务。
李教导员曾告诉我,从学兵连队挑选宣传队员时,就大体预选样板戏的演员了。
首先,宣传队集中力量排演了京剧《沙家浜》(全剧)。担任主角演员的是:
郭建光--排长范小平
胡传奎--陈海伦
刁德一--袁芳莆(已逝)
阿庆嫂--韩炜(学生二连)、王金花(机械营学生连临时驻勤我营)。
沙奶奶--牛虹(学生二连)
其他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均由乐队外的队员担任。
▲宣传队的乐队
乐队由宣传队铁兵组成。别看当时宣传队规模不大,乐器配备得倒是不少,吹拉弹唱人才俱全。其中:
拉京胡、板胡的为--陈才满、陈海伦,(学生三连樊继珍也跟着学习拉琴);
打洋琴的为--张相龙
弹三弦的为--苏元伟(已逝)
吹笛子的为--队长杨曙生、王云龙;
拉手风琴的为--袁芳莆(已逝)
因全体队员均不会唱京剧,营部专请了安康县剧团三个人来指导培训。
▲女队员们都跟着县剧团的老师学京剧的唱腔与动作
当时营部设在一浅山坡上,面朝汉江和对面的宝塔,住的是活动板房。每天女队员们都跟着县剧团的老师学京剧的唱腔与动作。十来天后,大家将主要唱段居然模仿得有模有样了。
记得有一天,剧团那个男老师提出要给我画像。听了他的要求,我犹豫不定,主要担心把请来的老师得罪了影响培训。杨鹏光见此情景私下对我说:“千万别去。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就是借画画对女同学耍流氓。”一听此言,我顿时打定主意,一口回绝了。看来,那时鹏光对我的提醒是多么及时,愈发增强了我的自我保护意识。
▲演出开始了
排练一段后,正式演出就要开场了。
当夜幕降临,铁兵、学兵和民兵三支队伍陆续云集,大家都坐在小马扎凳上当观众,拉歌的声音此起彼伏,响遏云天。
天为幕来地为台,演员们亮相出台,男的精神饱满,英俊潇洒;女的英姿飒爽,俊俏靓丽。
记得演《智斗》时,陈海伦顶了个猪尿泡扮光头上场。他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符合胡传奎的角色特点,表演出一副骄横跋扈、笨拙狂妄的模样。
袁芳莆扮演得刁德一也挺像,诡计多端,阴险狡诈。
两个阿庆嫂演员各有特点。听观众反映,王金花端庄稳重,但动作呆板;韩炜灵活机警,但唱腔发抖。营部小通讯员对我说:“啊哟!韩炜台上唱戏,台下我们当兵的心都要酸掉了!”
时隔40余年后,聚会时再听韩炜唱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字正腔圆,音色清亮,毫无一点儿抖音了。我曾给韩炜学了当年她的段子,她也不禁哑然失笑:“那时我不懂也不会如何发音”。
▲《军民魚水情》
最难忘的是排演《军民魚水情》。
平时排练时,扮演沙奶奶的牛虹羞于直面扮演郭建光的范排长,每次都是两手插在大衣口袋里,身子侧向另一边,面部毫无表情,自顾自唱。范排长则双手叠掌,做出空拉手的动作,斯斯文文地说唱着,眼睛一直不敢与沙奶奶对视。他们一点儿没有演出军民之间魚水相依的热烈情感。
眼看就要开幕了。这下可急煞了我这个当班长的。我将两人一起唤到后台,现场要求按剧情排练。两人都会意进入角色,面带微笑,最终两双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演出时,苏元伟(已逝)扮演的沙四龙一出场就冲着沙奶奶高喊:“妈!我摸了一条驴(魚)!”逗得台下哄堂大笑。是他的南方口音惹出了笑话。
除《沙家浜》(全剧)外,还排演了几个样板折子戏。其中有:《红灯记》片断《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李奶奶由蔡月娥扮演。她音质浑厚,音域宽广,气息饱满,激情铿锵,颇受大家好评。还有《智取威虎山》片段《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小常宝由韩旭华(豆豆)扮演。
年青时的她长得水个灵灵,白个生生,吹弹得破的脸上有一对酒窝。特别是她天生一副唱民歌的好嗓子,至今仍是三线学兵连的“百灵鸟”。她表演小常宝唱段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营连互动,双璧同辉
当年我们正值十六、七岁的花季,为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毅然奔赴安康,与铁兵一起并肩修建襄渝铁路。从繁华的大城市到穷乡僻壤;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娇女,到吃大苦耐大劳的铁姑娘。可以想见,其间必定要经历一段思想裂变,才能凤凰涅槃,化蚕成蝶。
如何才能过好思想、劳动和生活这“三关”呢?
当时文艺宣传在思想转变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渗透了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天清晨和黄昏,我们分别都要迎着朝阳和晚霞,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歌声嘹亮地上工和下工。劳动时,工地上大喇叭不时地播放着时兴的革命歌曲和样板戏曲;每逢开会学习及其他集体活动前,都会先唱歌或拉歌开场。
歌曲特别是军歌、红歌以及样板戏寓教于乐,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高亢,情感真挚浓烈,如同战斗的号角,鼓舞士气,催人奋进;又似春风化雨,滋润心灵,胜似枯燥说教的千言万语。
特别是每逢重大节庆日,营部都要举办文艺联欢会庆祝,以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达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目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话说营部文艺宣传队。
▲营部宣传队忙时排演节目,闲时下连锻练
营部宣传队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忙时排演节目,闲时下连锻练。
当时最有名的是歌舞《我是最最幸福的人》。此节目原是铁兵表演的保留节目,清一色男演员,后由学兵、铁兵男女合演,效果更佳,其歌曲曾风靡全营各连队。还有《红色娘子军连歌》、蒙古舞蹈《牧民心向毛主席》、藏族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朝鲜舞蹈《红太阳照边疆》等。另有小舞剧《送粮路上》、表演唱《歌唱英雄胡叶桃》、诗朗颂《火红的喜报送亲人》和对口剧《一对向阳花》、《一壶战备水》等。
上述节目主要由副班长朱建萍编导,并与学生一连李秦、刘惠兰、杨鹏光等合演。她们几个人身材高挑,舞姿刚健并优美,跳舞演员实非她们莫属。
▲营部写作组狄筠、杨佩珍、齐萍
中后期,营部组建了写作组,专门创作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其学生连成员有狄筠(学生二连)、杨佩珍(学生三连)(已逝)、齐萍(学生一连)。她们三个才华出众,编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节目。
▲写作组编的节目深受欢迎
狄筠是多产快手;杨佩珍是老高中生,文学水平底蕴深厚;齐萍号称“齐教授”,睡足了就能编出节目来。她们创作的节目,如《一封家信》、《深山采药》、《抗洪抢险英雄赞》、《四个老婆看工地》等,演出后都受到了热烈反响。
此外,营部宣传队在初期队员的基础上,中期又扩调了学生三连的4个学兵,后期精简队员,只留下学生二连的韩旭华(豆豆)、蔡月娥,学生三连王彩霞、马玉莺、连玉嫒等。她们除表演了创作组编写的节目,还有王彩霞和马玉莺合跳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连玉嫒等人表演的木偶剧,活泼灵动、自如洒脱,颇受观众喜爱。
▲我们营部宣传队在11师是颇有名气的,其间经历了转败为胜的过程。
记得头一次参加师部汇演,大家因精神紧张,乱了阵脚。先是蔡月娥演唱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时乐队音调没调准,月娥一听就恼羞成怒,手捏着脖子对观众说:“对不起!嗓子哑了!”说罢就愤然下场了。
随后是由我主演的穷人要饭的节目,当我刚演到地主家门口被狗咬伤昏迷在地上时,会场响起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口号,不料转瞬间又变成了哄堂大笑。原来按剧情我应该是在灯光暗下来时下场,谁知我刚爬起来灯光大亮,是豆豆按错了灯光按钮,令我狼狈不堪、连滚带爬地下台了。前面两个节目搞砸了,后面的节目也顺之“兵败如山倒”了。
事后,营部宣传队开总结会时,余副教导员对铁兵演员声俱厉色地“刮鼻子”,却对女学兵队员未置一词。这种情况让我们女队员特别是我更愧疚不已,感觉给营里丢了脸。
此后不久,师部又举办文艺汇演,这次大家都卯足了劲,一定要尽力演出高水平的精彩节目,挽回败局,为营党委及营首长争光。
演出大获成功,给水营宣传队从此名扬全师。尤其是蔡月娥因表演出色,曾临调师部宣传队担任节目主持人,为她以后的舞台主持生涯奠定了基础。
▲表演狄筠创作的群口快板
再话说我连的文艺宣传活动。
我们学生二连的文艺宣传在全营始终是名列前茅的。除为营部宣传队和写作组输送人才外,三年间,还在完成繁重紧张的施工任务之余,排演了数十个节目,其中大部分为自编自演,其表演水平与营部宣传队相比毫不逊色。
印象较深的是狄筠创作的群口快板。一个是表演暴风雨过后,连队所住牛毛毡棚全部损毁,军代表、副指导员安殿文不辞辛苦、顶风冒雨带领几名铁兵迅速修好毡棚的事迹。
▲另一个喜获丰收的节目,两句台词“南瓜长的象磨盘,豆角长得象扁担”
另一个是描述我连自己动手种植蔬菜喜获丰收的节目,其中的两句台词“南瓜长的象磨盘,豆角长得象扁担”,十分夸张形象。快板编写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再现了铁兵、学兵共战风灾和连队生活的场景。
另外,还有很多节目如:舞蹈《大头娃娃红绸舞》、《洗衣舞》、《扁担舞》、《新疆是个好地方》、《逛新城》等;小歌剧《女连长》及其他独唱与合唱,均表演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
▲我下连队到三排九班当战士,后又到二排任排副
我在营部宣传队当班长两年后,主动请缨下连队,先在三排九班当战士,后又到二排任排副。其间,我曾带领二排五班、六班外派到学生一连施工。五班主要任务是筛沙石,六班主要任务是搭脚手架。
临回连队时,我请原营部宣传队班副、我的老搭档朱建萍帮助编排了舞蹈《快乐的架子工》,以作为回连队汇报演出的节目。
这一年国庆节前夕,营部又举行文艺汇演。我们连每个排都要献演节目。我苦思冥想也想不出编啥节目为好。后来听广播里传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歌曲,我一下来了灵感:“就用此歌编个歌舞吧”。
舞蹈角色有小朋友、工农兵,还有亚非拉的朋友。黑人由六班张佩兰扮演。开始佩兰老大不情愿,经我连哄带劝,她终于答应了。我用墨汁抹黑了她的脸,用围巾包裹了头,又用一方格单子围在身上,俨然是一个黑人妇女的形象。
演出开始后,舞台上十多人花花绿绿,又唱又跳。台下,我悄悄问李教导员:“这个节目咋样?”他一脸不屑、不以为然地说:“没什么,就是挺热闹”。我体会他是欣赏反映学兵现实生活的节目,对这种临时瞎编的不感兴趣。
▲临退场时,我连举办了歌咏比赛。
临退场时,我连举办了歌咏比赛。最令我难忘的是一排长彭芳编演的用《毕业歌》改词的歌曲:
“是时候了战友们,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三大革命经受考验,
斗争中千锤百炼……。”
特别是最后唱到:
“再见了亲爱的战友,
再见了战斗的襄渝线……”,此时全场肃然,大家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子,苦辣酸甜一齐涌上心头。
在三线文艺宣传的百花园里,营连互动、争奇斗艳;双壁同辉、万紫千红,不但令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充满了浪漫和快乐,还培养了一批文艺宣传的才女。
四、文艺搭台,再续情缘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倏忽间,我们已近古稀之年,奔赴三线修建襄渝铁路也近半个世纪。在经历了职场奋斗,品尝了人情冷暖之后,蓦然回首,我们仍感:三线三年的生活已渗透血脉、刻骨铭心;三线战友的情谊含金量最高,历久弥坚。
进入本世纪以来,三线战友的联谊活动高潮迭起,此起彼伏,以文艺搭台,再续情缘。
首先,述说营部宣传队的续缘活动。
▲进入本世纪以来,三线战友的联谊活动高潮迭起,文艺搭台,再续情缘
自年营部写作组杨佩珍重病失明,直至年12月她去世的十余年间,我每年都带领营部宣传队到她家里慰问表演,欢歌笑语,话长说短,颂扬其夫妻深情大爱,鼓励她战胜病魔的信心。据此,朱建萍制作了音乐视频《战友情,同志爱,看望多年生病的战友》,在《三线学兵连网》上发表,网友纷纷予以点赞好评。
年我时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办主任期间,为筹办院庆,我邀请时在黄河机械厂工会的朱建萍为我院文艺宣传队排演歌舞节目。演出获得了成功和好评。
另外,我还不定时组织营部宣传队聚会,联络感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杨鹏光从美国回来,我组织营部宣传队欢迎。在卡拉OK舞厅里,鹏光依然身材苗条,舞姿优美。她当时对西安交通状况很是看不惯,告我说:“过马路得小心,车不让人,人不让车。”我估摸,这次回来她一定会改变看法,对西安交通的“行车让人”有好评了。
其次,言表我连及与全线三线学兵的续缘活动。
本世纪以来至今,我连先后举办了四次大型的文艺联谊活动。
▲第一次,年8月31日在西安富凯酒店举办了“情系襄渝线,欢庆40年”联谊会。
▲第二次,年10月10日在长安区鲜花港举办了“追忆激情岁月,唱响三线精神”联谊会,隆重纪念襄渝铁路通车40周年。
▲第三次,年8月23日,我连与学生17连共同在唐宴酒店举办了“青春同赴襄渝线,花甲共庆45周年”联谊会,隆重纪念三线学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5周年。
上述三次文艺联谊活动,连队会议筹备组分工由我负责总策划并撰写主持词。每次接受任务后,我都仿佛打了强心针一般,进入紧张亢奋的创作状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力求能拿出艺术水平高、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如今,每当我打开机屏,翻看彭芳精心录制编缉的这三次文艺联欢会的视频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感慨万分。
令我赞叹的:
一是筹备组组长黄玲出色的领导指挥能力,极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在意见纷纭时,能集思广益,一锤定音;
二是连排班干部充分发挥了的骨干带头作用。
每次聚会就如同吹响了集结号,各排班旋风般迅速行动,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争先恐后地一展风采。
表演时由排长向连首长报告参会人数与报幕,群众则全员登台,既是观众又当演员;我连参加“三线学兵连合唱团”的队员及其他兄弟连队的个别队员倾力助兴表演;
一排表演节目。
二排表演节目。
三排表演节目。
三是不仅营、连宣传队依然是文艺表演的“台柱子”,如蔡月娥、韩旭华(豆豆)两名金牌主持人,在成功演绎脚本主持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艺术再创作。
连队中还涌现了过去鲜为人知的文艺人才。如侯燕燕翩若惊鸿的舞蹈。
王静书、张萍、司桂仙悠然自如的太极拳等。
四是彭芳联系三线学兵孙传尧(大地)制作了以三线女学兵塑像为中心的会徽,颇具特色。
五是我和彭芳分别撰写的联谊会总结,《三线学兵连网》管理员虎思林以《郑重推出此文:让学兵欢聚的场景永驻心田》为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是三次联谊会史诗般地艺术再现了我们修建襄渝铁路的艰苦历程,讴歌了令我们终生受益的三线精神。
令我感慨的是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第一次联谊会后,与我们一起欢歌笑语的曲慧燕走了;第二次联谊会后,在台下和我们一起扭秧歌的连长走了。曾和原营部书记尤开平联袂给大会发贺词、赋诗、捐款助兴并赠送个人画册的原营部书记吴家坤也走了。现在,我们只有在视频中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了。
第四次联谊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于年2月18日在网上召开了“元霄节文化联欢晚会”,既因地制宜,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增强了亲和力,实现了随即互动热议。当晚,火树银花不夜天,欢声笑语荧屏闪。
全连群情振奋,积极参与,如同冬天里燃起了一把火;大家守屏相聚,各展其才,嗨翻了天。晚会共演出节目40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部为大家自编自演。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我按捺不住喜悦心情,走上街头,以一面精美的“欢度新年”灯饰为背景,激情致辞。
感谢连群黄玲、彭芳和张西莉三位领头雁,为连队设计策划了这场“声光电影、虚实梦幻齐聚,诗情画意、欢歌劲舞共展”的网上文艺联欢会,其效果不同以往,别具特色。
其间,邵运荣、韩旭华(豆豆)、张玉凤(文书)三人分段担任节目主持,神采飞扬、端庄大气;主持词由狄筠撰写,妙语连珠,颇为精彩;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会后,彭芳编辑了四集视频,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感谢韩炜、张西莉、狄筠提供美篇中的老照片!
作者:高西莲
制作:彭芳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