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奚道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资深媒体人,主任编辑。
顾问:苏斌,医院宣传部,院报编辑,省书协会员。
刘桂成,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从部队文书起步,到成为国家著名剧作家、山东省戏剧创作领军人物。写小说,写话剧,写戏曲,三十余年创作40多部大型舞台剧和影视剧,囊括国家设立的各项戏剧大奖。为演员量身定做剧本,捧红了一大批戏曲表演界名角、大腕。走近76岁的刘桂成先生,回溯他的足迹,探寻他成长的道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在曹禺剧本奖颁奖会上拜谒曹禺故里
年轻的军旅作家
今年76岁的刘桂成先生,虽然两鬓染霜,依然精神矍铄,一派儒雅文人风度,但底子里仍透露着鲁西汉子的憨实与坚韧。虽然宝刀未老,但毕竟已步入暮年。回顾自己过往之路,他慨叹道:人这一生啊,有很多梦想和追求,但总归逃不过命运的操弄。
刘桂成先生在书房
年,刘桂成出生于山东阳谷县农村,作为阳谷一中“老三届”高中毕业生,自年文革开始,就断了他的大学梦。十二年冬冰暑蒸,苦苦追求、即将到达的美好愿景,突然因为文革化为泡影,刘桂成说,当年心中那种茫然和失落无以言表。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出路就是升学,大学突然关了门,眼前只剩下招工和参军,招工,主要对象是非农业人口,纯农村孩子只能望浆垂涎。年,刘桂成毅然离开学校,投笔从戎,应征到第二炮兵(今火箭军)服役。在武汉训练一年后,转场至安徽大别山区。他说,他当兵的目标非常明确,努力工作,争取提干转非。那时候,高中生在部队里算是高学历了,加上他的文化底子扎实,笔杆子过硬,一分配就安排在营部当文书,负责写全营训练、学习情况,朝上级汇报。刘桂成所在的二营的材料年年都是优秀,内容充实、生动新颖,团政治处一下发现了人才,便将政治处的材料拿来,交给刘桂成写,当时的组织科长乜振清送材料还带着一包烟,说这份材料要得急,需连夜加工完成,困了抽根烟,醒醒脑。刘桂成觉得这是领导信任,不敢怠慢。便连夜加班撰写,他说,就是从那时学会了抽烟。
不久,团政治处要成立新闻报道组,干脆把刘桂成调到政治处,负责为团队写新闻稿子。稿子去路只有一个,南京军区《前线报》。刘桂成果然不负众望,这个被封闭在江南大山沟里的军事存在,很快就在《前线报》见报了,团长、政委激动地把稿子反复翻看好几遍。
新兵刘桂成
新闻稿件写了一阵子,刘桂成已驾轻就熟,想发就能发一篇。那时年轻力壮精力充沛,老写报道有些俗道,他就抽空试着写篇小说。第一部小说名字叫《上路》,写一个运输连老班长严格带徒的故事,因当时除了党报,全国文艺刊物均已停刊,投给谁呢,刘桂成犯了难。最后下决心,直接投给党报《安徽日报》,他没抱希望,当玩而已。没想到小说发出第三天,《安徽日报》突然整版刊出。这一下轰动了全团,轰动了安徽,也轰动了二炮。刘桂成一下名声大噪。
北京第二炮兵政治部决定出版一部新兵小说集,就以刘桂成的小说《上路》命名。二炮是个新兵种,部队非常重视文艺创作,专门成立创作组,交由刘桂成带队深入基层采访,组织创作。后来全国文艺刊物渐次放开,刘桂成如鱼得水,不断在《安徽文艺》、《解放军文艺》、《大家》等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新作。作为年轻的军人作家,他受邀参加了安徽省文革后第一届文代会。
第二年,二炮政治部筹备组建二炮文工团,刘桂成被作为首选,借调进京。年,总政在广州举行全军文艺汇演,二炮文工团让刘桂成为歌唱演员写歌词,他结合自己学生时期曾去井冈山、韶山和浙江嘉兴南湖考察的经历,写了首《南湖红灯照四海》,在文艺汇演中大受赞赏。
短短几年,刘桂成的创作之路高歌猛进,二炮政治部要调人,安徽基地不放人。刘桂成夹在中间,大大咧咧,不以为然。说,人生只是顺流而下。年,部队要破格提拔优秀青年干部,经过自下而上推荐,刘桂成入选。团党委决定,让他下基层当指导员锻炼,以备破格使用。这期间他结婚生子,一切都不慌不忙,按部就班。
年,已升为基地司令员的老团长来连里考察战备,赶巧连长回家探亲,一套军事操演全由刘桂成指挥。老团长对刘桂成文学功底了如指掌,但意外发现刘桂成军事素质非常过硬。老团长赞叹不已,当场表态:对像刘桂成这样的优秀青年干部,组织上要大胆使用。刘桂成军旅生涯呈现一片宏图。但造化弄人,谁也没想到,他前面说的一句话竟成了谶语,“人生只是顺流而下而已”。就在当年,他忽然对江南潮湿空气严重过敏,难以正常工作,不得不选择转业。早不长病,晚不长病,关键时候背后挨了一枪。他自我解嘲: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故乡聊城归去来
年,刘桂成从部队转业,回到故乡聊城——这片生养他的沃土,开始又一番摸爬滚打。阔别故乡14年,他不再是离家时的那个青涩少年,而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作家。组织上考虑到他的特长,安排他到聊城地区文化局。当时文化局有一个创作组,专门写小说散文诗歌,刘桂成早就知道,就是奔着这个小组来的,他认为那是他真正的用武的地方。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他报到的时候,创作组忽然划归新成立的聊城市文联所属,刘桂成被分配到文化局戏剧创作研究室。在这里要写只能写剧本。写剧本跟写小说大不相同,他从来没写过剧本。没想到造物追到家乡来再次捉弄他。他想发作,但压住了。后来他调侃说,就像胡同里赶猪,被逼着回家写戏。
他那个大脑门子宽泛。后来他想通了,文学是相通的,我可以先写成小说,或影视剧本,然后再改成戏嘛。他很快写出一部中篇小说《节奏》,发表在《山东文艺》大型刊物《柳泉》上。接着又改编成话剧《爱情变奏曲》,发表在山东戏剧刊物《戏剧丛刊》上。当年即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和山东省青年联合会评为山东省“青年益友奖”。
第二年他直接创作话剧剧本《榆钱树下》,当年获得华东“田汉戏剧奖”。还有更奇的,他到莘县采访自学成才的残疾女青年张海迪,写了部电影文学剧本《海迪》,发表在《电视与戏剧》上,不久被中央电视台看到,电视台马上组成班子到聊城莘县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题目改成《生命的故事》,第二年获电视连续剧“飞天奖”。这些成绩是聊城没人能发表,更没人能拿过的大奖啊。家乡人为之轰动了。乡亲们来道贺。年近六旬的老父亲更是高兴,他高兴的是,儿子给他带来一把好板胡。
与中央电视台《海迪》剧组合影
刘桂成回忆起他的家史。解放前,父亲刘明山八岁那年,家乡闹饥荒,爷爷用独轮车一边推着八岁的父亲,另一边推着他八十岁的老娘,一路乞讨来到吉林省桦甸县。爷爷给地主家干活,年小的父亲,给地主家放猪。当时地主家雇了一位姓史的私塾先生,教自家孩子读书。父亲放猪回来,趴在窗外偷听。次数多了,史老师注意到他,就有意考考他,让他背几首古诗,结果发现这个“旁听生”比他正式教的孩子学得都好。爱才心切的史老师找到爷爷,动员他让孩子上学。爷爷为难了,出来逃荒哪有钱让孩子上学啊?史老师说不收他学费,只是让他给地主家孩子做个榜样。爷爷答应了。但父亲春夏要帮爷爷种地,只有冬季才能抽空去读书。那地方山水含氟量高,父亲长到18岁时,发现自己骨节变大,便央求爷爷返回老家。他前后在私塾里学了三年,实际只有三个月。刘桂成说,父亲的记忆力特别惊人,几乎过目不忘。从东北回来时,他什么都不带,偷偷带回来一木箱线装书籍。等我识字时,记住那些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响马传》《彭公案》《施公案》还有《唐诗》《宋词》等等。虽然当时很多字不认识,但跳着行能推断出整句话的意思。今天回想起来,那应是我最早汲取的文学素养。
刘桂成姊妹六个,父亲除了干农活,不得不自学手艺,挣钱供孩子们上学。学习不好是要被惩罚的(六姊妹考学出去五个)。一次父亲到菏泽进货,看到当地镟工做的木碗、蒜臼子、擀面杖等家庭用品,他暗暗记下尺寸。回家后,自己做了一个镟床,不几天就登台镟制,他做出的物件,比原货还好看,拿到集上售卖,很受欢迎。每到冬天他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地窖,把镟床抬到地窖里干活,吸引来一帮又一帮和桂成同龄的孩子,扒着父亲的镟床看,父亲一边镟,一边给他们讲故事,桂成听得如痴如醉。他说,那是他最快乐的童年,也是他写戏最早的入门课了。
父亲做手艺活赚钱养家,还是个戏迷,尤其喜欢山东梆子腔,在戏台上看看人家拉的板胡,回家找来梧桐板和椰瓢,自己做板胡,一拉音纯腔正,他喜出望外,从那后一有空就自拉自唱,穷乐呵。为了在集市上招揽生意,他这板胡还真派上了用场,弓子一拽,引来一群群围观者。有人掏钱要买他的板胡,他跟人家吹牛,说,我儿子在聊城文化局工作,上个月给我买来把高级板胡,能自动调弦,声音好听得很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还在集上自吹自擂,那人却抽身赶到父母家中,跟母亲说,我是您儿子桂成的同事,他说他有一把板胡放在家里,今天让我给他捎回去。母亲深信不疑,高兴地把板胡交给那人。等父亲集散后回到家中,一听原委,不由跌脚大叹,后悔莫及。这成了乡邻“吹牛交税”的开心谈质。如今,父亲过世多年,刘桂成还保存着父亲自制的那把板胡。时常拿出来拂拭观看,追念辛苦一生的父亲和那逝去的岁月……
父亲制作的板胡
为家乡鼓而歌
刘桂成在聊城戏剧创作的蝴蝶效应,很快震动到省府济南,年他被省文化厅调任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主任。他说,那是拍摄完张海迪电视剧后第七年。他清楚记得,拍张海迪电视剧的时候,孔繁森第一次援藏归来,被任命为莘县县委副书记。孔繁森多才多艺,喜欢热闹,主动承担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工作这档子事。刘桂成和孔繁森及电视台摄制组,一起住在莘县农村拍摄地,摸爬滚打同吃同住一个多月,结下深厚友谊。一天,他在济南突然接到聊城市委宣传部打来的电话,说孔繁森二次援藏在西藏殉职。刘桂成不敢相信,那么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怎么可能猝然离世呢?他眼含热泪写了篇《繁森,你真的走了吗》,刊登在当天《齐鲁晚报》上。他痛定思痛,决心为家乡的又一个英雄鼓与呼,他要给孔繁森写一部舞台剧。这与聊城市委宣传部不谋而合。很快由聊城京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孔繁森》搬上舞台,顿时轰动聊城。时任聊城市委书记陈延明(后为副省长)看完戏后,亲自率班子全来观看,省委副书记韩喜凯说:这是我看到的写得最感人的戏。他不知道那是刘桂成流着眼泪写出来的啊。该剧当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和曹禺先生在一起
年,聊城山东梆子剧院著名梅花奖演员章兰,来济南找到刘桂成,要求根据孔繁森事迹,为她量身定做一部梆子戏,反映孔繁森夫妻双双献身边疆的戏,刘桂成慨然应允,接着创作出《冰山上的雪莲花》,由章兰饰演孔繁森妻子王庆芝。当时赶上中央筹办“孔繁森之歌”晚会,剧团将该剧上报中央组织部,很快批复,章兰带团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中央领导同志前来观看,中组部过后组织“进藏演出团”,将该剧选入。章兰把《冰山上的雪莲花》,从聊城唱到北京,又从北京唱到西藏拉萨。
年,刘桂成应邀又把京剧《孔繁森》改编为山东梆子《孔繁森》,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年1月,山东梆子《孔繁森》拍成戏曲电影片。刘桂成说,他要让全国人民永远记住孔繁森,让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精神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戏曲电影《孔繁森》剧照
爱无疆,义无疆
调省戏剧创作室后,刘桂成视野更宽,素材更多,思路更广更深,面对省内30多个戏曲团体,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怀着对戏曲创作的一份责任、一份痴爱,他夜以继日的奋力创作,同时事业也一步步走向辉煌,三十余年,他拿遍国家设立的所有戏剧大奖,捧出一个又一个戏曲名角,其中有五位演员拿到国家表演最高奖“梅花奖”和“二度梅”。他的作品涉猎京剧、话剧、吕剧、豫剧、梆子、柳子、柳琴、秦腔、桂剧、壮剧、学校剧等十几个剧种,多部剧作成为各个院团保留剧目。
年,刘桂成创作新编历史剧《春秋霸主》,由山东省京剧院首演。该剧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最高奖、国家曹禺剧本奖榜首,中国艺术节文华编剧奖,主演宋昌林获梅花奖。
京剧《春秋霸主》剧照
年刘桂成任省吕剧院院长,他深入新疆戈壁沙漠采访八千山东姑娘屯垦戍边的故事,创作出大型吕剧现代戏《补天》,演遍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宁波、常州等各大城市巡演,震动全国,第二年获“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奖”、“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女主角小沂蒙扮演者焦黎获得梅花奖。该剧获国家奖励加创收余万元,吕剧院从此扭亏为盈,受到山东省政府通令嘉奖。刘桂成荣立二等功。
年,刘桂成为山东省京剧院创作近代新编历史剧《瑞蚨祥》,同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并位列榜首。主演刘建杰获梅花奖。
聊城山东梆子剧院(原聊城市豫剧院)院长章兰,多年由刘桂成为其量身定做剧本,年,三十余岁的章兰主演刘桂成为其创作的现代戏《路边店》,获山东省艺术节大奖;年应邀晋京演出,章兰获梅花奖。十年后,年过不惑的章兰,要冲击演员大奖“二度梅”,再求刘桂成为其创作历史剧《大明贤后》,取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公演后,好评如潮。第二年九月,章兰带团前往河南平顶山参加“二度梅”争夺,参赛者尽是国内戏剧界大腕、明星,当时的剧协主席季国平劝章兰知难而退,等下一次机会,而章兰决心奋力一搏。几年前章兰曾来平顶山演出《路边店》,在当地戏迷中名声远播。这次,听说聊城的章兰又带新戏来演出,观者踊跃,一票难求,剧场盛况空前,掌声如雷,让20多位评委大为惊叹,结果章兰的“二度梅”全票通过。《大明贤后》后来荣获中国戏剧节大奖、中国地方戏优秀节目奖、第三届曹禺剧本奖。章兰再获中国艺术节演员表演“文华大奖”。
刘桂成的戏,捧红了一批又一批戏曲名角,但他的创作生涯至今仍未止步,并为培养戏剧创作新人发挥着余热。年他为山东柳子剧团创作新编历史剧《老青天》,为日照吕剧院创作革命历史剧《王尽美》,均获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老青天》应邀全国商演,大受各地欢迎,上海文化部门专门召开《老青天》专家研讨会。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设立“山东省戏曲名家刘桂成工作室”,三年一期,他连任两届,现有五名青年编剧跟着他学习戏剧创作,均已当大任。
翻开厚厚的三卷本《刘桂成获奖剧作集》,他在剧作中塑造了各色各样的艺术形象,一个个鲜活生动,无不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谈起多年的创作感受,他说戏剧创作非常艰苦,作品最忌平庸,即使不能让受众泪流满面,起码也要做到让人眼睛一热,心头一动。做一个优秀编剧,一是先天的艺术感觉,二是后天的学识,三是生活阅历,而这些都要通过心中的大爱和剧作的思想性和戏剧性表达出来。
爱无疆,义无疆。延续千年的中国戏曲,还会在刘桂成的舞台上展现什么样的新作品,观众仍在拭目以待。
壹点号奚话济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