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二胡基础之擦好松香的方法

来源:板胡 时间:2022/5/27
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4/8744654.html

欢迎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二胡之家”,再点击“   擦好松香的方法

  1.“重擦轻捺”。所谓“重擦”,并不是用重力擦,而是要求把重点放在擦上,事实上还是用力稍轻地擦。“轻捺”,捺是指的是按捺,也就是手持松香向弓毛施加的的压力,轻捺也就是擦松香时向弓毛施加的压力要适当放轻一点。这与用砚池磨墨的“重磨轻压”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效果,磨墨讲究“重磨轻压”,“重磨”并不是用重力磨,而是把重点放在磨上,事实上还是用力稍轻地均匀地磨。“轻压”的压也就是磨墨时向下施加的压力要适当放轻一点,“重磨轻压”这样磨出来的墨墨粒细腻,作字画入墨,圆润饱满,持久稳定,质感好,而且运笔时的笔感好。用“重擦轻捺”这样方法擦出的松香末细腻,与弓毛上鳞片间隙间挂香效果好,松香末粘合度好磨擦力强,磨擦力持久,运弓的操控的手感好,而且外观显得干净利索。

  .“到头到边”。所谓“到头”,每次擦松香必须做到擦抵至弓尖、弓根两头;“到边”,擦松香要擦到弓毛内外(上下)、左右,一般擦内外(上下)基本可涉及达到左右,但稍显不够的情况下,应左右再擦一下。

  3.“首次饱擦”。新琴弓初次擦松香,一定要做到一次擦饱满。因首次上松香较费力费时,常见有人将松香用工具碾(或锤)成粉末,然后往弓毛上或洒或抹或伴,这种方法弄成的松香粉末粗细不匀,弓毛上不易挂香,而且又脏,这很不科学,很不可取。

  4.“勤擦匀擦”。二胡琴弓松香要勤擦,一般拉-3个小时擦一次,或依据弓毛磨擦力变小的需要擦一次,每次到头到尾到边地擦几个来回即够。每次擦松香要求必须做到用力均匀,持松香手臂运行轻松舒展流畅,并且不断地转动松香,使之均匀地摩擦弓毛,不至于松香表面磨成沟壑,既节约又美观还能保证松香末细又匀.这样作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个琴弓弓毛所吸附松香粉末均匀,弓毛摩擦力均匀,才能保证整个琴弓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发音正常,不会出现运弓中发音强弱不匀现象,提高和保证运弓的手感稳定性和操控力稳定性。

  二胡的简介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的《江河水》、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奔腾激昂的《赛马》、《战马奔腾》等曲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等,右手有顿弓、跳弓、颤弓、抛弓等。演奏二胡需要左右手配合。

  乐器历史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

  二胡的历史起源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晓燕二胡乐器坊购买二胡及各种配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