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瑞芬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擅长京二胡、京胡演奏。“京胡圣手”燕守平先生入室弟子。“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会员、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四十年的京胡、京二胡学习和舞台艺术实践经历。
(专场演奏会先导视频:甄瑞芬
40年感恩京剧路)
光束会客厅有幸采访到甄瑞芬老师。在采访中,甄瑞芬老师多次提到一个词:跨越。从京二胡到京胡,有技艺的提升、责任的承担、心态的转变。这是挑战自我的勇气,也是追求艺术的热情。
下面请看甄瑞芬老师的讲述——
1
挑战更高标准,遇见更好自己
这个跨越很有难度,
我会尽全力完成它
精进首先是追求完美。京胡独有的张力、灵活度以及在京剧伴奏当中的领奏地位使得京胡演奏对于演奏家技巧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京胡可以直接跟演员对话。因为每个演员的演唱风格不同,所以也要求京胡演奏需要风格多变、适应性强,所以这个跨越很有难度。
从京二胡到京胡的跨越可以说是我演奏实践的里程碑。我最初学习京二胡的时候很懵懂,对于京剧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对京胡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毕业之后,我在剧团当中接触了很多优秀的演奏家,年至今,我和老师燕守平已经有了近30年的合作。老师的“传帮带”让我更加体会到京胡艺术的魅力。学习和演奏京胡成为了我的向往。在舞台表演实践当中,流派、风格、技巧、习惯、唱腔甚至舞台的灯光及美术设计变化多样,所以京胡演奏都需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我通过表演实践、拜师学艺、与名家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逐渐成长起来。所以京胡演奏会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交代,证明我没有辜负这些年的由衷喜爱。
这个跨越还体现在心态上的转变。京胡可以说是整个京剧乐队文场的主心骨,而京二胡更多的是处于从属地位。演奏京胡也就意味着我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京剧音乐和伴奏历史上,京胡与京二胡始终是互为股肱、相得益彰,前辈王少卿、姜凤山、钟世章等大家,都是京胡、京二胡两者娴熟的高手。他们游走于两种乐器的经历,无不深刻证明京胡、京二胡演奏、伴奏的密不可分,殊途同归。我也希望可以向他们致敬,承担更多舞台责任。
2
用心磨炼技术,回馈广大观众
也许有些朋友会问,作为一个乐队中的京二胡演奏员,你这次演奏会的重点为什么是京胡演奏和音乐创作呢?其实,我觉得这恰是京剧演奏者的一种必备素质与应有能力。我在给我的京二胡学生们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在搞好本行的基础上,眼界要大、视野要宽,不要局限于这一种乐器,我们应该并且有机会为我们自己开拓更大的空间。
京剧乐队看似简洁且分工明确,但好的演奏者一定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京剧伴奏讲求“六场通透”,我理解“通”就是不仅只守一门,“透”则是力求样样皆精。更何况我和京胡有缘:学校学的是京二胡;毕业拜师是京胡圣手燕守平;在日常工作中无时无刻不是与京胡合作、推敲。加上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对京胡的热爱与钻研,这次也算难得的一次汇报展示。
很多朋友支持、鼓励我这一次的尝试,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好奇我能否胜任京胡演奏的任务。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一样,审美高度也不一样,我会尽全力做到让每个观众都能收获良好的体验,同时希望观众能够更加包容,给予鼓励给予支持。
此次专场演奏会构思精心、别具一格。首先我选择了一首欢快的乐曲作为开场,之后就进入了专场演奏会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传统戏篇章。现场请来了很多京剧名家:朱强、赵秀君、康万生、迟小秋、杨乃彭、马小曼、我的老师燕守平先生等等。可以说是名家云集、流派纷呈,多方面展现京胡演奏的技巧,更加丰富地展示出京胡的独特魅力。第二部分是现代戏篇章,用的是交响乐团,阵仗很大。最后有一首为我量身制作的新曲子《华韵》。听名字就知道,《华韵》就是展现中华之美、歌颂京剧之韵。我把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京剧艺术的敬畏全部倾注在这样一首曲子里,所以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京胡技艺的展现,还是我个人情感的表达。
我很希望观众可以通过京胡专场演奏会更多地了解京胡乃至京剧整体乐队。京剧演奏乐队和京剧演员的关系就好像红花与绿叶,绿叶也需要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