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皮影戏是流传于会宁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是会宁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据史料考证,皮影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初。会宁皮影戏盛行于明清时代,现主要流传于会宁县东南部和中部的杨崖集乡、平头乡、老君坡乡、太平镇、柴门乡等地。
会宁传统皮影戏唱腔独特,主要为灯影腔,还有秦腔、眉户、唢呐调、打击乐等。“灯影腔”是会宁皮影戏最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唱腔,“灯影腔”的主要演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中胡等弦乐,唢呐、笛子等管乐;还有大鼓、干鼓、梆子、大锣、小锣、钹、磬等多种乐器。会宁皮影戏“灯影腔”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曲调,为全省所独有,是研究会宁地方戏曲流变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会宁皮影戏现存剧本多册,多个剧目。皮影演唱剧本主要由老艺人口传或手抄,是一代代老艺人呕心沥血的结晶。演唱内容主要为反映宗教的因果报应类,英雄人物的传奇类,反映孝道仁义的伦理类。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间传统道德最直白的表达形式。
每年的春播时节和秋收结束之际,各村各社的皮影艺人,走村串乡,进行演出。春播时演出的主要内容为“许愿”的祈祷戏,秋收后演出的主要内容为丰收后的“还愿戏”,被称为神戏。皮影班演出人员一般4至6人。现今会宁县共有5个皮影戏班,有6名皮影艺人和4名雕刻艺人。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