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中国民族乐器之坠琴

来源:板胡 时间:2022/7/9

坠琴,民间拉弦乐器,也称坠子、坠弦,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

另一种称为坠胡或二弦,琴筒如二胡琴筒而稍长,一面蒙蛇皮,琴杆用三弦的指板。音色高亢、柔美。它是河南戏曲音乐小调曲子和山东琴书、吕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现在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坠琴除用于曲艺、戏曲的伴奏外,还用于合奏和独奏。

坠琴结构

坠琴仍保持小三弦形制,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坠琴的构造和小三弦基本相同,琴杆、琴头、弦轴和指板,仍保留着小三弦的形制,共鸣箱较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以梧桐木薄板,使用江苇竹制作的马尾弓拉奏,音色浑厚。坠胡的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用铜板或硬木制作,呈圆筒形,较四胡琴筒短而粗,长8厘米,直径11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和琴头形似三弦,但琴杆较短,琴头较小,指板较宽。用马尾弓拉奏,音色纯净、柔美,宜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

坠胡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琴杆部份与三弦的琴干相似而较短。全长约90公分,兼做指板,張两弦,架于弦马上,弓在弦內运行。用马尾竹弓拉奏。四度定弦A、d,音域约两个半八度。坠胡音色高亢、柔美,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坠琴历史

坠琴及坠胡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坠琴:坠琴也称“坠子”,是河南说唱音乐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坠胡,又叫“曲胡”或“二弦”,是河南曲剧和山东琴书、吕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它们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

坠琴已有近百年历史。清代末年,在河南流传着“莺歌柳”和“三弦铰子书”等说唱音乐形式,为它们伴奏的主要乐器是小三弦。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演奏实践,深感弹拨的小三弦与演唱者的拖腔不能紧密配合,难于满足艺术要求,于是有些艺人就仿效胡琴,在小三弦的外弦和中弦之间穿上一支马尾弓(保留里弦做共鸣弦),作为拉弦乐器使用,在伴唱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拉三弦”。

后来,在说唱艺术中随着女演员相继出现,演唱者的音区和音色有了显著区别,为了提高乐器的定弦和增加音色的明亮度,适应坠子书发展的需要,进而又把“拉三弦”的蟒皮面改为桐木板面并去掉里弦,逐渐形成今日的坠琴。与此同时,河南曲剧也采用这一方法,将伴奏的小三弦琴鼓改为胡琴的琴筒,形成今日的坠胡。坠琴和坠胡,多以四度关系定弦,常定为a、d1,音域从a~d3,一般有两个半八度。

坠琴种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功三弦坠胡。琴筒用钢板制成,筒长和直径均为10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长90厘米,3条琴弦定音为d、a、d1,使用双毛弓,第一股弓毛置于a、d1两弦间,由右手中指控制,第二股弓毛系得稍松弛,置于d、a两弦间,以右手无名指控制,可以拉奏单音、双音。音域向低音区扩展了五度音程,可由d~d4,达四个八度。音色明亮、纯厚,双音结实、饱满。

三弦坠胡既保持了坠胡原有的特色,又发展和丰富了表现力,最适于演奏活泼、流畅的乐曲,并可以模拟打击乐器、人声和某些动物的鸣叫等音响效果。七十年代,还研制出一种新乐器——坠板胡。它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山口、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组成。结构是采用了高音坠胡的琴杆和板胡的琴筒,琴杆全长60厘米,琴筒前口直径10厘米,长6厘米。

坠板胡音域宽广,在河南曲剧伴奏中,定弦为g、c1,音域由g~g3,达三个八度。音色介于坠胡和板胡之间,低音柔和近似坠胡,高音清晰,纯净。坠板胡除适于独奏外,与其他乐器合奏音响也融合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最适于豫剧和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伴奏,也适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

--这么好的内容不分享出去吗?

点击右上角“...”标志,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