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有两位年过花甲的农民“音乐家”,从未进过音乐校门,却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历经两年的发展,成为周边群众广为传颂的“音乐之星”。他们就是汀泗桥镇大坪村的余谋君和董早良。自做二胡学习音乐“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近日,在汀泗桥镇大坪村一幢绿树掩映的小楼里飘出阵阵悠扬的琴声、歌声。记者循声探访,原是两位花甲老人在自娱自乐。“这是二胡、这是板胡、这是京胡……”两位老人分别是大坪村2组的余谋君、6组的董早良。两人正在练琴试唱,乐此不疲。两位老人都从小家庭贫困,但却有共同爱好,视音乐为知已,因此一生与音乐结缘。余谋君擅长唱歌和吹笛子,董早良酷爱二胡和古筝,两人经常在一起练琴配乐,砌磋技艺。经过数十年合作,两老已是“最佳拍档”,在当地远近闻名。说起对音乐的痴迷,余谋君有一个感人的做琴故事。余谋君年少时迷恋上二胡乐声,他渴望拥有一把二胡,但却买不起。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就地取材,动手做一把二胡。余谋君从山上砍来楠竹,磨成二胡的琴身;再和小伙伴捕来一条蛇,用蛇皮做琴皮;把用麻线搓开,做琴轴。琴身都做好了,还差琴铉。他又穿山越岭,走了整整一上午,来到城区买弦。就这样,花了一周时间,余谋君成功做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把二胡。自学乐器痴迷音乐“从未上过一天音乐学堂,却能吹拉弹唱各种乐器,这两人真不简单!”在大坪村,一提起余谋君和董早良,周边群众就纷纷点赞:“这两位老人好样的!”两位老人却笑着说,学琴的路上是一路艰辛,一路坚持。年轻时,他们要务农、养家糊口,但却从未放弃自己的音乐梦。两位老人,既是同乡,也是工友。年轻时,两人一起在南川修水库,余谋君还清晰的记得,他会拉的第一首曲子是《东方红》。当年,工友们调侃他,说他苦练3个月也是白学。好胜心强的余谋君在苦学第三天后,就学会了。从此,两人在工地上树起了脸面,经常在旷野上合作演奏,将动感的旋律带到工地,与工友们分享、消散疲劳。两人彼此合作的默契,激发了对音乐的追寻。于是,两老不断的自学乐理,摸索各种乐器,40多年来,无论农活有多忙、家庭负担有多重,他们都坚持下来,以此为乐,陶冶情操。创立乐坊圆音乐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两老在经历40多年的磨砺后,依旧在追逐梦想。年,两老在家里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坊。音乐坊设在董早良家里的二楼,余谋君从家步行来工作室至少要半小时。两人在合练期间,余谋君为了不耽误练习,一年四季,坚持一天一趟,风雨无阻,毫不懈怠。两人的琴技、歌技,都从最初的识谱发展到弹唱自如,一切都靠他们相互琢磨、研究学习。古筝,被称为东方的钢琴,其琴声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62岁的董早良迷上了古筝。为此,他花了元购买了一台古筝,为尽快熟练古筝各种指法,他又买回古筝书籍,每天照书练习,有时一练就是深夜一二点。两个月后,董早良也能熟弹几首古筝名曲了。自音乐坊成立后,两老在村里小有名气,红白喜事都由他们来奏乐。“两老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支持他!”大坪村村支书吕文清介绍,这两老痴迷音乐,去年镇里搞会演,他们还获得了第二名。(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志茹特约记者胡剑芳实习生余思图/吴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794.html